陳大鵬:科技與文化是中國服裝行業下一步發展的兩大利劍
回首2017,中國服裝行業昂揚向上的發展給我們帶來了陣陣暖意。十九大勝利召開也為行業發展帶來了全新空間。新的一年,面對服裝強國建設的攻堅期,中國服裝行業又該如何發力?為此,記者采訪了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副會長、中國服裝協會常務副會長陳大鵬先生。
中國服飾:2017年中國服裝行業運行情況是怎樣的?
陳大鵬:雖然這幾年行業遇到了很大的壓力與困難,但作為基礎性消費產業,我國服裝產業總體依然呈現平穩態勢。尤其是2017年“穩中向好、質效領跑”趨勢非常明顯,前三季度我國15000家規上服裝企業利潤總額增長11.38%,利潤總額增幅明顯高于主營業務增長,并且銷售利潤率也在提升。
過去的一年里,面對全新的發展環境,產業轉型升級步伐不斷加快,行業運行質量日益提升,我國服裝產業呈現出昂揚向上的新面貌。
之所以取得這樣的成就,主要有三個方面原因。從宏觀看,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市場整體向好,這為中國服裝產業發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從產業看,作為完全市場化的我國服裝行業有著與生俱來的創新屬性,面對新問題新壓力,創新發展勁頭不減,勇往直前,這是產業發展重要的精神動力。從科技來看,我國服裝行業加大了技術革新力度,進一步提高了行業運行效率,這為行業整體運行和質量帶來新動能。尤其是隨著新科技的進步,我國服裝行業一方面通過信息技術快速感知市場變化和偏好,并據此及時調整設計、研發和生產;同時,加強了兩化融合產業應用,加大了柔性化生產力度,融合了上下游協同關系,提升了市場反應速度和供給水平,更好地滿足了市場新需求。
當然,我們也要看到,在信息化新時代,產業回歸產品本質的趨勢日益明顯。中國服裝企業努力從科技、創意、設計等方面全方位提高產品對市場適應性,積極從時尚美學、服用功能、生態環保、自然健康等方面滿足消費新需求,產品質量不斷提升,產品結構進一步優化,成為產業轉型升級的關鍵力量。
中國服飾:進入新時代,中國社會主要矛盾發生了很大變化,這將給我國服裝行業帶來哪些機遇和空間?
陳大鵬:十九大重要的決斷是,經過長期努力,中國進入了新時代。這意味著中華民族迎來了從大國到強國的偉大飛躍,迎來了實現民族復興的光明前景。面對日益強大的國家大背景,置身于嶄新的歷史新方位,我國服裝發展的動力和潛力不言而喻。
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我們必須認識到,這是關系全局的歷史性變化,也是事關服裝產業發展的重要變化。
事實上,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所帶來的消費升級早已開始,個性化、多元化和差異化成為消費主題。這對服裝行業發展提出了新要求,我們要在繼續推動發展的基礎上,通過設計創意、技術進步的提升,為消費者提供個性化、多元化和差異化供給,大力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結構性問題,從而加快新舊矛盾的轉換,全面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
同時,十九大還首次提出“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推動實體經濟實現跨越式發展的同時,力促科技創新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使數字經濟成為實體經濟內涵式發展的動力。這明確的政策性指引,不僅大大提振了服裝行業發展的信心,也為行業下一步技術變革指明了清晰的方向。
近年來,隨著新技術廣泛應用,部分優秀服裝企業大力變革新生產方式,不斷嘗試新服務方式,很好地滿足了個性化需求。
但是,面對個性化的巨大市場,這些領先企業不可能滿足全部的市場需求。無限需求和有限資源間的矛盾,急需進一步平衡。我認為,在新技術條件下,集合相關產業鏈關聯資源,通過各環節智能化互動,建設有效的供給、營銷和市場反應體系,打造智能化產業發展平臺,是目前產業發展新方向。
由此,在平臺中,企業和品牌各自發揮優勢,優勢互補,形成產業協同的新生態。比如,中小制造企業可不再直接面對市場,從平臺即可獲取充分的訂單信息,對目標客戶進行優質服務。
中國服飾:您今年多次提及中國服裝行業的文化建設,十九大同樣將美麗中國文化自信提升到一個新的高度,您對此有什么看法?
陳大鵬:“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十九大將文化自信提到了國家強盛的高度,可見文化價值的重要性。作為有著極強文化屬性的行業,文化是服裝強國建設的重要內容,也是國家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
我們看到,改革開放39年以來,中國服裝產業快速發展,做足了“形”,但還沒有形成“神”。我國很多服裝企業文化、設計、創意等藝術思維薄弱,軟實力表現不足。這是制約我國服裝品牌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因素,也是做強服裝品牌的重要力量。市場如此之大又富有活力,根本原因就在于文化創造力引爆了市場。國際品牌們正是在不斷發展和積累的過程,依靠著強大的主流文化體系,掌控了時尚話語權,從而成為市場贏家。
因此,面對競爭的新規則,我們必須以中華文化價值為主導,表達中國時尚文化態度和主張,逐步構建獨特的東方時尚文化體系,打造中國服裝品牌中華文化基因,夯實服裝品牌發展的文化基礎,從而獲得市場話語權,成就中國品牌,走向世界。
打造時尚話語權,是中國當代服裝人肩負的時代責任和使命。中國有著追求“道法自然”的中國哲學、幾千年的文化藝術與傳統美學、豐富的紡織非物質文化遺產與服飾文明。我們要以“不忘本來、吸收外來、面向未來”的理念,科學地把中國元素和文化融入現代生活方式,以滿足消費者對美好生活的需要。
另一方面,隨著中國文化的自信,我國消費者越來越接納富有中華文化內涵的中國服裝品牌,這給我們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新空間。也正是如此,2017年1月國家印發的《關于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就明確指出:要實施中華節慶禮儀服裝服飾計劃,設計制作展現中華民族獨特文化魅力的服裝服飾。
中國服飾:新的一年,中國服裝強國建設進入新發展時期,行業和企業當如何發力?中國服裝協會肩負著哪些新使命和新任務?
陳大鵬:2018年是“十三五”承上啟下的一年,也是強國建設的關鍵一年。在這一年里,我們看到,國家強國建設的序幕已經拉開;消費升級的步伐在加快;新技術迎來爆發節點,生活方式、消費方式正在發生巨大變化。我們要立足時代大背景,認真觀察思考新一年和未來發展戰略。
在新時代,中國服裝行業已確立了新定位—創新驅動的科技產業、文化引領的時尚產業和責任導向的綠色產業。同時,在新定位基礎上,行業正在努力打造科技、品牌、可持續發展和人才強國。由此,在新一年里,中國服裝協會將以強國建設為使命,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具體說來,要通過科技進步,不斷提升產業發展動能;通過文化創造,不斷提升產業價值創造力;通過責任發展,建立起受人尊敬的有可持續發展觀和價值觀,構建產業新商業文明。
對于企業來講,深處互聯網時代,但商業本質并不變。未來企業發展核心,依然要及時把握消費需求變化,在合適的時間、合適的地點以合適的方式為消費者提供他們需要的好的產品和服務。這是產業存在的本質,也是品牌發展的核心所在。(文:劉曉青/來源:中國服飾)
上一篇: 印尼紡織品成衣出口重心逐漸向亞洲市場轉移
下一篇: 【數據】2017年1-11月縫制機械行業進出口快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