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屆中國服裝科技發展會議在寧波召開
2017年7月6日,由中國服裝協會、紡織之光科技教育基金會主辦,中國服裝智能制造技術創新戰略聯盟、 全國服裝標準化技術委員會(SAC/TC219)、上工申貝(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承辦的第四屆中國服裝科技發展會議在寧波舉行。
本次會議以“融合創新,智造未來”為主題。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會長、中國服裝協會會長孫瑞哲,工業和信息化部消費品工業司紡織處處長曹庭瑞,紡織之光科技教育基金會常務副理事長葉志民,中國紡織建設規劃院院長馮德虎,中國服裝協會顧問蔣衡杰,中國服裝協會顧問、雅戈爾集團董事長李如成,中國縫制機械協會副理事長、上工申貝(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張敏,中國服裝協會專職副會長楊金純,中國服裝協會副會長陳國強,寧波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主任陳炳榮,寧波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副主任方巍,寧波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消費品產業辦主任虞偉民,中國工程院院士李培根,東華大學教授、中國服裝智能制造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專家組副組長聞力生,以及來自院校、科研單位、企業的300余位代表出席了會議。會議由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副會長、中國服裝協會常務副會長陳大鵬主持。
寧波市經信委主任陳炳榮在講話中表示,寧波是中國服裝業的重要生產基地,有一批優秀的服裝企業和品牌,在新常態下,寧波服裝產業面臨轉型升級的重任,必須依靠科技創新實現升級。寧波是國家首個《中國制造2025》試點示范城市,服裝產業是寧波政府重點打造的五個產業之一,政府出臺了一系列政策力爭實現三年內規模以上企業智能制造技術大改造全覆蓋。
紡織之光科技教育基金會副理事長葉志民在講話中說,紡織之光科技教育基金會作為主辦方支持服裝科技發展大會有兩點考慮,第一,大會從微觀和宏觀方面傳遞了科技重要信息,契合了紡織之光的宗旨;第二,這也表明行業公益力量正融入以服裝為代表的時尚產業。他希望通過此次大會,紡織之光科技教育基金會能得到更多的企業認知,同時基金會將加強與服裝產業的深入合作。
工信部消費品司紡織處處長曹庭瑞在講話中說,目前紡織服裝高端制造正在向發達國家回流,中低端向周邊國家分流,這對我國紡織服裝業帶來了挑戰。智能制造是服裝科技發展的主攻方向,服裝業我國制造業實現智能化的優勢產業,將率先改變產業大而不強的局面。服裝定制化新模式成為各行業中的亮點,改變了人們對服裝行業缺少科技含量的認知,服裝已經成為科技和時尚融合的典型產業,正在向高端邁進,重塑新優勢指日可待。
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長、中國服裝協會會長孫瑞哲在講話中指出,“作為基礎性消費品產業,服裝業是傳統產業、民生產業,也是集中體現人類文化創意、技術進步和時代變遷的創新型產業。服裝行業的發展史,可以說是科學技術不斷變遷進化的一部發展史,而科技進步一直是服裝行業發展的重要引擎。”
孫瑞哲從三個方面進行了分析:一、創新驅動發展是服裝行業發展的內在需求。二、服裝行業科技創新重在融合與協同。三、智能制造須堅持目標導向和問題導向。
孫瑞哲指出,“中國服裝協會在工信部支持和推動下,聯合相關產業協會、科研院校和龍頭企業在北京成立了‘中國服裝智能制造技術創新戰略聯盟’,未來,依托‘聯盟’的協同,聚焦服裝產業的整個智能生態,打造信息資源平臺、研究開發平臺和成果推廣平臺,加速服裝規模定制產業創新生態及柔性供應鏈的系統形成。”
▲中國工程院院士李培根發言
李培根院士是我國制造業信息化知名專家,長期從事柔性制造研究。李培根對智能制造的內涵進行了解讀,并以汽車、手機、服裝定制等案例介紹了智能制造的理念和應用。他說,現階段對于大多數企業來說,主要任務是數字化和網絡化。服裝行業的元素是時尚、小批量和定制,大數據可以提取時尚元素,激發設計靈感,自動設計時尚產品,小批量和定制則需要數字化技術為支撐。他提醒大家,智能制造是發展方向,更是一個過程,不要盲目追求,要和企業發展目標結合起來,更不能忽視人在智能制造系統中的作用。
東華大學教授聞力生教授認為,服裝業智能制造要分階段進行。目前在第一階段自動化制造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第二階段需要2-3年時間部分實現智能自動化,這需要人工智能、機器人、物聯網、大數據、傳感器、云計算、3D打印、模式識別、AR/VR等技術支持。聞力生對智能制造大膽預言:“只要我們堅持下去,一步一個腳印地去做,我相信用十年左右時間中國即可出現真正的服裝智能工廠。”
作為中國服裝智能制造聯盟成員單位,上工申貝集團和雅戈爾集團為了合力打造智能化工廠決定進行戰略合作,會上,雙方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
中國服裝協會專職副會長楊金純、中國服裝協會顧問蔣衡杰、中國紡織建設規劃院院長馮德虎、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會長孫瑞哲為獲獎者頒發獲獎證書
會議還對此次大會征集的優秀科技成果及論文進行了頒獎。此活動自2月28日發出征集通知,依據公正、科學的原則,評審專家組對征集成果及論文進行了評審,并將評審意見提交評審委員會,經中國服裝協會審核確認后,共有28項成果獲獎,其中服裝行業科技進步獎18項,服裝行業科技進步貢獻獎10項。會議論文集收錄論文48篇,其中優秀論文12篇。
上一篇: 首張“浙江制造”認證“花落”杰克縫紉機
下一篇: 第四屆中國服裝科技發展會議系列報道之一:中國工程院院士李培根,告訴您權威的智能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