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中國服裝行業年度觀點”發布
10月22日,在2016中國服裝大會上,由北京白領時裝有限公司董事長苗鴻冰、上工申貝(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張敏、國家紡織產品開發中心主任李斌紅、漢帛國際集團有限公司總裁高敏發布了“2016中國服裝行業年度觀點”。
北京白領時裝有限公司董事長苗鴻冰:擁抱變革,建立新思維
面對當下的行業環境,我們應該思考以下問題:第一,我們認真制造出客戶需要的好產品嗎?看到很多人到外國去買馬桶甚至偷馬桶蓋,作為做產品的時尚界的同仁,要好好反思,我們真的是做好了產品嗎?第二個,我們認真研究顧客特征和需求了嗎?我們必須要滿足客戶的需求,認真研究他們現在的需求是什么第三,我們營造了讓客人喜歡的購物環境和良好的體驗了嗎?光喊服務這兩個字沒有任何意義,要落到實處,讓客人真正感受到到時尚界的服務完全不一樣。第四,我們讓服務變成了商品嗎?服務一定是有價值的,甚至未來比產品的價值還要昂貴。第五,我們真正是在創新嗎?還是只口頭上創新?時尚行業,很多東西都是靠細節堆砌而成,但往往我們對細節疏忽甚至不太考慮細節帶來的價值。如果有一天我們輸了,不要責怪別人,是因為我們做得不夠好。
上工申貝(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張敏:科技進步,打開新世界
我們知道,ZARA有遍及全球的連鎖終端,用大數據滿足各種客戶需求。在時尚設計上是用模塊化生產。ZARA幾乎一半的工廠是自有的,采用的是智能化、自動化,完美的供應鏈,造就了平均垂直出貨兩周的最短時間。通過這樣一個案例可以發現,現在的服裝產品,一個是要變,第二個就是要快。現在需要定制化,會出現小批量多品種的生產,這就需要裝備智能化,通過數字化的科技贏得需求的變化,通過互聯網實現遠程服務。這樣,我們就會抓住機遇,誰能夠適應變化、贏得市場,誰就是最大的贏家。
國家紡織產品開發中心主任李斌紅:協同創新,挖掘新需求
協同創新,從宏觀層面講,是一個世界格局的協同創新;從微觀層面,是企業部門與部門之間、設備與設備之間,怎樣通過有效合作進行協同創新;對紡織和服裝的關聯而就是談談產業鏈上下游的創新。不久前,中國一個男裝品牌和五個國際面料品牌商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這說明我們的服裝品牌開始更加關注供應鏈上游的技術支撐。同時,面料的開發商構建的面料品牌的戰略合作伙伴,能夠幫助服裝品牌進行可識別基因的打造。有一個年輕的運動品牌Under Armour,它用了各種不同的技術,讓運動者時刻保持輕盈和干燥,在寒冷的季節里鎖住溫暖,并且在高爾夫球場讓人體不再受到陽光紫外線的傷害。每一個細分市場都有不同的功能表現和科技含量。中國的紡織產業已經擁有了足夠的技術,來和我們的服裝品牌一起快速成長。
漢帛國際集團有限公司總裁高敏:制造回歸,勾勒新曲線
在全球消費形態和消費需求下,產業服務、技術創新、平臺聚合已經是商業新生態形成。把一切都打通,融合在共同的平臺上。傳統的產業遵循共產銷價值鏈條,新時期的潮流引入跨界的生態伙伴。而今天的融合已經跟以往不同,不再是企業尋求資源,而是對長板效益發揮到極致。網絡化、智能化、平臺化、服務化是發展的趨勢,制造業必須在未來成為客戶的戰略共生合作伙伴。新經濟環境下,商業關系的可能性大大加強,創新成為核心驅動力,打造新品牌、建立新生態已經成為大趨勢。傳統制造業將成為產業鏈中最精準的連接器與轉換器,通過企業聯盟整合與轉換優質資源,創造出真正的價值。(A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