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工“十三五”規劃出臺 明確縫制機械工業智能制造發展方向
輕工業發展規劃》正式發布
為貫徹落實國家“十三五”規劃綱要和《中國制造2025》,按照《關于印發工業和信息化部“十三五”規劃體系的通知》(工信廳規〔2015〕24號)的有關要求,近日,工業和信息化部編制發布了《輕工業發展規劃(2016-2020年)》(工信部規〔2016〕241號,以下簡稱《規劃》)。《規劃》提出,“十三五”要以市場為導向,以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為中心,以深度調整、創新提升為主線,以企業為主體,以增強創新、質量管理和品牌建設能力為重點,大力實施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的“三品”戰略,改善營商環境,從供給側和需求側兩端發力,推進智能和綠色制造,優化產業結構,構建智能化、綠色化、服務化和國際化的新型輕工業制造體系,為建設制造強國和服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奠定基礎。《規劃》從大力實施“三品”戰略、增強自主創新能力、積極推動智能化發展、著力調整產業結構、全面推行綠色制造、統籌國內外市場等六個方面提出了具體任務部署。《規劃》作為“十三五”時期指導輕工業發展的專項規劃,將指導未來五年輕工業創新發展,推動由“輕工大國”向“輕工強國”轉變。
“十三五”行業迎來新的發展機遇
“十三五”時期,國際經濟深度調整,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蓄勢待發,國內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消費升級市場潛力巨大,為輕工業帶來新的發展機遇。
1、消費升級為產業發展提供了廣闊空間
我國擁有全球最大的消費市場,當前城鄉居民消費結構正在由生存型消費向發展型消費、由物質型消費向服務型消費、由傳統消費向新型消費升級。不同群體、地域對輕工產品的剛性需求和升級換代的需求為產業發展提供廣闊空間。
2、新型城鎮化建設和人口結構變革蘊藏巨大需求潛力
隨著新型城鎮化建設的深入推進,將充分釋放城鎮化建設蘊藏的巨大內需潛力,為輕工業持續健康發展提供持久強勁動力。國家進一步完善人口發展戰略,全面實施一對夫婦可生育兩個孩子政策,積極開展應對人口老齡化行動,將帶動嬰童用品和老年用品等相關產品制造業發展。
3、科技創新和產業變革助力產業升級
以新一代信息技術為引領和支撐,智能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領域創新活躍,帶來的生產方式、產業形態、商業模式創新為我國輕工業轉型升級、創新發展迎來重大機遇。
4、國家三大戰略的實施提供了新的發展機遇
實施京津冀協同發展和長江經濟帶戰略,有利于促進國內要素有序流動、資源高效配置和市場深度融合。實施“一帶一路”戰略以及國際產能合作,為輕工企業“走出去”提供良好的條件,有利于更好參與國際競爭。
明確縫制機械工業發展方向
《規劃》中分別從開發的關鍵技術、重點發展的產品和改造升級的內容等方面,明確提出了包括縫制機械工業在內的31個輕工行業的行業發展方向。其中縫制機械工業發展方向為:
推動縫制機械向多功能、智能化方向發展。加快三維(3D)立體縫紉、獨立驅動、智能控制與傳感、物聯網和大數據管理等技術研發,重點突破旋梭、機針、球連桿等一批關鍵零部件。重點開發六自由度工業縫制機械手、獨立驅動系統的花樣機、基于獨立電機送料的智能縫紉機,以及自動化智能化程度較高的縫制單元。研發智能縫制裝備和智能化縫制解決方案,全面推廣智能機器人制造與裝配技術,建立智能化示范生產線。
行業內重點推進智能制造
《規劃》明確提出,“十三五”期間,國家將積極推動輕工業的智能化發展,重點推進智能制造。 具體來說,促進工業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在輕工業綜合集成應用。在基礎條件好的行業,推進智能制造,加快智能制造軟硬件產品應用與產業化,研發智能制造成套裝備,推進數字化車間/智能工廠的集成創新與應用示范,加快典型經驗交流和推廣。縫制機械工業行業積極推動智能化發展重點任務包括:
1、重點裝備制造水平提升工程:
縫制機械:基于物聯網的智能縫制機械監控及工業云平臺,無人化縫制物料智能配送系統,模板縫制系統。
2、智能化發展推進工程:
縫制機械:刺繡機聯網管理和自動控制系統,服裝智能流水線等智能化設計平臺與生產線。智能化縫制單元開發及其數字控制技術,基于物聯網的智能化工業縫制系統。
3、基礎性創新平臺建設工程:
縫制機械:基于大數據分析的縫制設備網絡營銷及服務平臺,縫制機械產品性能測試平臺建設。
4、關鍵共性技術研發與產業化工程:
縫制機械:縫制物料智能抓取和輸送系統開發,縫制機械獨立驅動技術。
大豪堅持自主創新,積極推動行業智能化發展
近兩年縫制設備制造業和中國其他制造產業一樣出現了終端市場需求疲軟、發展增速放緩的情況。發達國家“再工業化”、新興經濟體“承接轉移”、國內出現少量資本“抽逃”實體經濟跡象——在全球經濟復蘇乏力的“后危機時代”,作為“世界工廠”的中國縫制設備制造業,如何直面壓力、突出重圍、再造“新輝煌”,是擺在每個行業者領導者們面前的難題。而《輕工業發展規劃(2016-2020年)》發展規劃為行業發展給出了明確清晰的方向。作為國內縫制設備專業化電控研發制造龍頭企業,將積極響應《輕工業發展規劃(2016-2020年)》的戰略規劃,推進縫制機械行業智能化發展重點任務的目標實現。在“十三五”期間實現新一代智能網絡集成一體化電控系統在刺繡機、工縫機、橫織機等領域的全面應用,實現縫制設備物聯網應用的高速、全面發展,用信息技術對制造業進行升級,建立先進的制造和管理系統。
日前公司申報的《縫制設備遠程運維服務試點示范》項目入選工業和信息化部“2016年智能制造試點示范項目”。該項目實現的新型智能縫制設備電控系統集成了工業互聯網接口,具備實時數據采集、通訊和遠程控制功能。該項目的實施將使我國服裝制造產業發展所需的核心設備縫制設備智能制造能力再上新臺階,并為國產智能裝備的遠程運維服務應用起到積極的示范作用。
2016年是十三五發展規劃的開局之年,圍繞著《輕工業發展規劃(2016-2020年)》的主旨精神,公司將繼續加大研發投入,大力實施“三品”戰略,增強自主創新能力,以自主創新和深度合作驅動產品制造,形成并保護核心技術的自主知識產權,深入研究物聯網技術產品在縫制設備、服裝加工領域的推廣應用,初步創建基于大數據處理的智能云平臺,推進縫制設備網絡化、智能化進程。公司將充分利用經濟轉型契機,以市場為導向,以創新為手段,擴大品牌優勢,繼續實施技術領先戰略,充分利用資本平臺,采用相關多元化戰略進行內涵式發展和外延式擴張,促進大豪科技產業轉型,實現大豪科技快速做大做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