縫制機械行業供給側改革重點在補齊各種“短板”
對中國縫制機械產業發展而言,供給測改革的核心問題是要把行業經濟的穩定和增長的動力放在依靠全要素生產率提升上,而不是依賴要素數量的投入上,真正形成效率驅動和創新驅動的內生性增長動力。因此,行業未來改革的重點和方向就是要搞清、補齊各種“短板”,為提升要素生產率奠定良好的創新機制和環境條件。
首先是補齊創新發展的短板。科技進步和創新發展是培育供給側的內在動力和關鍵,應該按照創新發展新理念,加快技術創新、產品創新,以有效供給引領新需求,加快研究下游行業的生產工藝和對縫制機械產品的需求。持續創新自主開發自動化縫制設備,不斷向機器人、類似機械手縫制設備領域進軍,實現可控的、可持續的產品創新目標。
其次是補齊產品質量的短板。行業現狀除了重復投資、產能過剩外,產品質量與國外品牌的差距是制約行業進一步發展的瓶頸。我們應該真正樹立“質量為先”的理念,在行業開展質量提升工程基礎上,通過行業協會引導,形成以企業為主體的持續提高產品質量的內生性創新動力,擴大向中高端下游行業的供給。
第三是補齊要素市場的短板。完善競爭有序的要素市場體系是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作用的關鍵。行業要素市場的短板,突出表現在市場價格扭曲。但隨著下游行業的產能過剩和供給側結構性的改革,低價銷售已不能再成為市場競爭有效的策略。我們要通過行業自律健全市場競爭機制、價格協商機制,加快公平競爭、維護行業健康和諧發展的企業家精神的培育,清除要素市場價格扭曲的問題,在公平有序的市場競爭中,形成產業結構升級轉型的發展環境,實行我國縫制機械行業經濟增長的提質增效。
上一篇: 中國式創新助力世界經濟走向“不平庸”
下一篇: 出口形勢良好 制造業依然強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