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稅專家馬靖昊:供給側改革首要措施是減稅
筆者認為,目前供給側改革首要的措施就是減稅,只有通過減稅降低企業負擔,提升企業的利潤空間,讓其渡過難關,才是供給側改革的根本點。“供給側改革”這種提法來源于上世紀70年代美國的供應學派,該學派的誕生就是反對凱恩斯主義。凱恩斯主義核心是注重需求側的管理,通過刺激需求達到經濟調控目的。
根據決策層對“供給側改革”的表述,提高全要素生產率是“供給側改革”的目的。可以說,供給學派最鮮明的特點就是通過減稅提高全要素生產率。因此,靠增發基礎貨幣刺激經濟的凱恩斯主義的老舊思路必須進行調整。
當然,筆者所言供給側改革,當前主要手段是要減稅,但并不排斥貨幣政策的作用。貨幣政策能夠對經濟刺激起到作用,這毋庸質疑。但在當前形勢下,筆者認為,沒有辦法再起到關鍵性作用。可以說,央行至今已經5次降準、6次降息,這些措施對增加貨幣供給,減少企業的財務費用和地方政府的還款負擔,避免金融風暴的發生,當然會起到正面作用,并且被一再證明在短期內確實行之有效,但也不得不承認貨幣政策的邊際效用正變得越來越低。可以說,目前經濟下行就是長期以來應對經濟危機時一味地采用寬松貨幣政策的結果。
目前中國企業稅負很重,大量企業根本賺不到錢或者干脆就是虧損,在這種情況下,盡管市場中存在大量閑置資金,但實體經濟卻缺乏資金甚至出現了錢荒的情況。可以說,稅負很重,極大地消耗了量化寬松的貨幣政策刺激經濟的空間。
可以看看費雪定律是如何說的。費雪定律的公式是MV=PQ,其中M=貨幣供應量,V=貨幣流通速度,P=商品價格,Q=商品數量。在V不變的情況下,注入M,也就是量化寬松,可以通過P上漲或Q增長而刺激經濟;但是,在V不斷降低,或趨近于零的情況下,即便是不斷注入M,刺激經濟的效果都將會銳減,甚至還極有可能導致災難性的惡性滯漲的后果。
目前經濟進入新常態,經濟增速放緩,財政收入增速呈現下降趨勢,政府“錢袋子”變緊,其根源在于企業盈利能力差。應對這種情況,其實,我們的祖先已經給出了方法,《論語·顏淵》中記載,魯哀公問孔子的門生有若:“荒年收成不好,國庫里錢不夠,應該怎么辦?”有若回答說:“能不能將老百姓的稅從20%減到10%呢?”哀公說:“收20%的稅,國庫里的錢都不夠,如果減到10%,那不更慘了嗎?”有若再回答道:“如果百姓手中沒有錢,國庫里又怎么能有錢呢?如果老百姓手中有了足夠的錢,你又何必為國庫里沒有錢發愁呢?”這其實就是古代版的“拉弗曲線”,對百姓施加仁政,實現輕徭薄賦,堅持藏富于民,稅收總量才會增加。
美國里根時代的經濟政策就帶有明顯的供給側改革的色彩,通過大規模減稅、放松政府對市場的干預、削減財政開支,迎來了美國經濟的一段黃金時期。具體到中國經濟,立足于長期經濟的增長,就要從供給側下手,改革的核心是通過降低企業各種稅費,增強企業創新能力,提高供給質量與效率,改善供給結構,最終提高全要素生產率。
從供給側出發,大力減稅,就好像給了中國經濟一個“發動機”,由內力去推動它往前走,這本身就是調整經濟結構。
搞供給側改革并不是要否定需求側,需求側是重要的,但它更多的是解決短期問題,屬于凱恩斯主義。
最近,國務院號召“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筆者認為,其成敗基于供給制改革能否成功,根本上基于能否對企業切實減負。目前減稅力度還遠遠不夠,必須加快推進新一輪財稅改革。針對當前實體經濟投資回報率低于利率、稅負水平過
重、產能過剩嚴重的現實,要修復做實業的信心,筆者建議要進行如下大手筆減稅減負。具體為:
減少流轉稅。流轉稅本質上是一種銷售收入,是國家按照一定比例從企業分到的銷售收入,包括營業稅、增值稅、消費稅和關稅。企業流轉稅是雁過拔毛,這部分稅負是不管企業是否盈利,都要交納的,特別是小微企業,本身就盈利不多,甚至多半虧損,國家就不要在企業所得稅減免上多做文章,要動真格,就減半征收流轉稅,這才是小微企業渴求的優惠政策。
降低“五險一金”繳納比率。企業交納的五險一金本質上是一種沒有稅之名的稅。國務院副總理馬凱曾經說過五險一金占到工資近一半。實際上,筆者認為,根本不止。建議政府用國企利潤補充50%數額的五險一金,這個減下來,企業就真正減負甚至說“解放”了。
減少個人所得稅。個稅本質上是一種工資,是國家按照設計的累進比例從職工口袋中分到的工資,只不過扣除了免征額而已。由于政府并沒有付出勞動,因此,不好意思說要拿工資,就換了個“個稅”的名字。目前個稅稅率太高,甚至最高高到45%。對勞動征重稅本身就是不合理的,至少45%的稅率要降到25%以內,不能大于企業所得稅。老百姓的口袋中錢多了,自然就敢消費了。
最后,才是減少企業所得稅。企業所得稅的本質是國家向企業要了25%的干股,而且此干股只分利,不承擔虧損。企業所得稅屬于國家按照一定比例從企業分到的利潤。這一塊對企業來講,其實降與不降,不是特別重要,筆者相信,企業賺到了錢,按干股比例給國家納稅是樂意的,也是應該盡的義務。
根據“供給側改革的思路,筆者預計2016年我國政府將出臺大規模減稅政策。并且有足夠理由相信,在切實減稅之后,將極大地激發普通中國人的企業家精神,成功修復中國經濟增長的引擎。從長期來看,不但不會造成財政收入的減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