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服務化機遇之門正打開
制造業的產品是冰冷的嗎?至少在依愛夫不是。夢工廠讓你消逝的童年重回眼前,做一回童話里的白雪公主。它是生產體驗的工廠,生產快樂的工廠,為體驗和快樂買單的消費者,在這里得到了尊重,得到了話語權。
做服裝貼牌起家的“依愛夫”,如果不轉型,無疑碰到了服裝業的“天花板”——產能過剩。怎么辦?董事長汪維佳早有打算,跨界,做體驗式消費。體驗經濟時代,如果沒有用戶體驗,它就一分錢不值,而一旦有了體驗,價格就會被高估。“依愛夫”的客戶迪斯尼就把體驗經濟做到了極致。體驗為什么這么重要?它是產品人性化的鮮明表達。
無論是“工業4.0”,還是中國制造“2025”,都以多元化、個性化、人性化為重要特征。它是消費的新引擎,也是制造的新境界。
全球化天地中,消費者獲得了更多自由的選擇,多元化區隔中,消費者擁有了更為細分的市場,數字化革命中,消費者贏得了更多主體的權利。“你有,我有,人人有”,以往同質化的產品制造,排浪式的消費景觀,模仿性的社會心態,都遭遇了顛覆性的沖擊。從功能性訴求到情感性訴求,從滿足用戶消費,到為用戶創造價值,追求用戶體驗滿意度成了眾多企業深入人心、競爭制勝的最有效砝碼。
隨著中國消費者自我意識的覺醒、品位的升級,消費自信也在日益增強。供給側改革為什么重要,是因為我們來到了一個彰顯消費者主權的時代。消費者與生產者關系的重構,我們不必拘泥于“馬桶蓋”引發的購買力外流之爭,驀然回首,在改革開放以來的一波波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浪潮中,以人性化為標識的產品革命從未停步。高科技元素、生態化品質和人性化設計,正在給浙江制造敞開一扇新的機遇之門。
這扇新機遇之門就是制造服務化,把握這個機遇,需要制造業企業換一種眼光看待制造業和服務業的楚河漢界,用融合發展的新理念重新定位產業路徑。
“依愛夫”的私人定制就是這種探索,滿足的是一種時尚,個性化的消費主張。“依愛夫”每年數千款的新產品通過消費者的體驗反饋來完善設計,從而實現與消費者的良性互動。由此,“依愛夫”也從冷門領域“脫穎而出”,它用一種體驗式消費的商業模式,實現與消費者的無縫對接。
面臨經濟進入新常態的挑戰,我們往往輕易陷入制造業轉型的迷惘和焦慮。其實,市場一直都在那里,但消費需求一直在變化,問題是你的產品能跟上市場的節拍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