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引領 制造業向左還是右
目前,新一輪科技浪潮正在掀起,移動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等技術均取得了新的應用突破;基于信息物理系統的智能裝備、智能工廠等智能制造正在引領制造方式變革;全生命周期管理、電子商務等正在重塑產業價值鏈體系。中國制造正處在十字路口,在科技的引領下是向左還是右?
隨著“中國制造2025”行動綱領的頒布,以制造業為代表的央企迎來了轉型升級、創新發展的大好時機,同時,人口、資源紅利的耗減,中國的企業也迫切需要在新一輪的全球產業轉移中重新找到自己的定位,制造業首當其中。雖然有其他更多的因素對制造行業產生著影響,但科技行業起著顛覆性的影響。與此同時,隨著互聯網,特別是移動互聯網的迅猛發展,“新經濟”概念受到市場和資本的熱捧,這對中國的制造商來說既是挑戰又是機遇。
“智造”迫在眉睫
當前,我們可以看到令人眼花繚亂的創新,智能手機、社交網絡、3D 打印、智能家居等一個個革命性的創新概念急速地改變了包括制造業在內的諸多行業。谷歌、Facebook、騰訊等一個個新貴崛起。中國的制造、科技企業迫切需要認清當下及未來的產業發展趨勢,面臨價格競爭日益激烈、消費需求愈發個性化和物聯網等新技術不斷興起的趨勢,而推動這些趨勢發展的動力就包括全球供應鏈的變革、互聯網等多渠道營銷的運用和新商業模式的興起。
而制造業的真正機會,不能僅是前臺“上網”而是要通過重新組合后臺要素來驅動。在此將“后臺”限定為價值創造環節,包括供應鏈、設計、流水線、庫存等。過去傳統的根據銷售預期去備貨的模式已經完全不能滿足要求。制造商必須利用先進的數字工具或平臺對來自市場和用戶的各種數據進行深入地分析,并提前計劃和協調好各方面資源,才能在面對競爭時更勝一籌。而公司的領導層也必須轉換思路,從過去的“救火者”變成具有遠見與前瞻性思路的專家。
可以想象,冷冰冰的后臺曾離用戶很遠,如今不但距離在拉近,而且有了情感與溫度。那么十分必要的就是供應鏈的變革。 制造業是一個冗長而復雜的供應鏈條,這一鏈條的建立和成熟曾經讓制造商們獲得了競爭優勢。但3D打印、智能機器人、開源硬件等新技術與新生產模式的誕生,使得生產制造的方式逐漸發生根本變化,并向“軟件定義的供應鏈”(Software Defined Supply Chain) 轉型。這一變化才是供應鏈革命的開始。
“利器”必不可少
未來,制造商和品牌商將會越來越直接面對自己的客戶,這也是制造、科技行業發展的另一大影響因素——電子商務的功勞。隨著消費者對產品的需求更加明確,更加趨向個性化,如今產品的研發和銷售已經進入消費者驅動的時代了。以往生產商簡單依靠功能集成、技術疊加去撬動需求的模式已經越來越跟不上時代。
制造商和品牌商將通過線上和線下O2O 的模式交付產品和服務,雙方的界限越來越模糊。簡單而言,通過這種方式他們將產品和服務直接提供給消費者,提供的體驗是品牌化的、獨特的,而不是大多數平臺提供的類似于平臺的同一性的、商品化的體驗。
業界普通都已經達成共識,雖然眾多制造業已經普遍部署了ERP、SCM、CRM等技術和工具,但這些工具必須與新的技術如大數據結合起來,才能真正實現對于生產需求的實時計劃:正確地預測市場需求;看到實時需求來自何方;根據需求調配供應鏈、材料和部件;合理安排生產力;協調支持服務;確保及時供貨;提供具有附加值的支持服務。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從實時的計劃中獲益。
隨著社交媒體、電子商務等產生的影響越來越廣泛,行業和市場趨勢瞬息萬變。因此,想要清楚的了解消費者并不容易,而為了追趕這種變化,廠商不得不加快步伐,盡快掌握這些新的工具,包括引入先進的IT解決方案,幫助企業認知客戶需求,打造更精準的定制化產品。在制造業方面,全球領先的行業云公司Infor除了能夠給制造企業提供關于制造過程、制造執行、成本核算等ERP的系統服務外,也給制造企業帶來量身定制的PLM方案。
上一篇: 縫紉設備的類型及功能
下一篇: 廣東省縫制設備商會召開第三屆理事會第五次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