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起點 新常態 新改革--中捷公司董事長李瑞元在總結表彰大會上的致辭
1月24日,2014中捷科技年度總結表彰大會于玉環大劇院隆重舉行。浙江中捷縫紉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李瑞元先生、總經理徐仁舜先生、常務副總汪明健先生等公司高管與員工共聚一堂,回顧2014,共展2015。
會上,李董向大家在過去一年里所做出的辛勤工作和付出的艱辛努力表示衷心的感謝,帶領大家回顧2014年的工作情況,規劃了2015年的工作思路。
2014年對于中捷人來說,是極其非常不容易的一年,可謂是最為坎坷的一年。面對困難,中捷人并沒有畏縮,還是迎難而上。正是中捷人的堅定、堅守、堅持,才能夠一次一次得度過難關,克服難題,因為中捷人有一個共同的夢想,那就是把中捷建設成為縫紉機行業的國際知名企業、把中捷打造成為縫紉機行業的國際知名品牌,把中捷塑造成全球服飾行業一體化設備解決方案運營商的偉大愿景。
面對未來,如何實現共同的夢想,李董用九個字進行了簡單闡述:“新起點、新常態、新改革”。
關于新起點,2014年7月成立的浙江中捷縫紉科技有限公司,對于中捷人來說這是一個全新的起點,雖然中捷科技是一個全新的事業平臺,但是它承接了公司的優質資產,我們擁有從鑄造、機加工、涂裝到裝配的高精度、自動化生產設備,具備繼續成為行業里優秀的生產制造企業的硬件要求。
同時,我們還擁有遍布全球各地的經銷商網絡和成熟穩定的供應商采購體系,更難得可貴的是,志同道合的中捷人全部加入到中捷科技,繼續為我們共同的縫紉機事業而不斷努力。
關于新常態,站在新的起點上,可以說中捷先前發展的機遇和條件,很多要素將不再有,因為中國經濟和縫紉機行業都將進入“新常態”時期,就中國經濟新常態而言,一是增長速度的新常態,即從高速增長向中高速增長換擋;二是結構調整的新常態,即從結構失衡到優化再平衡;三是宏觀政策的新常態,即保持政策定力,消化前期刺激政策,從總量寬松、粗放刺激轉向總量穩定、結構優化。
對于縫紉機行業“新常態”來講,就是從原有競爭突出的普通產品將向中高端產品轉移,競爭同質化將進一步嚴重,行業產能過剩將進一步加劇,從而倒逼縫紉機企業加大產品結構升級,增強自主創新能力。
關于新改革,站在新的起點上,面臨著經濟和行業“新常態”的大環境,我們唯有改革,突破新常態下對公司成長與發展的不利環境,如果還繼續按照老思維、老習慣來經營我們共同的縫紉機事業,那么我們前有猛虎、后有追兵,稍不注意就面臨淘汰出局。面對明天,我們只有改革!
關于公司新改革,李董從三方面進行了闡述:
一是深化公司體制改革,首先用人體制方面,一定要全面體現唯才是舉、任人唯賢的用人原則,從普通員工到中層管理干部再到高級管理人員,一定要堅持能者上、庸者下,要多培養職業道德和業務能力強的員工,做好公司人才梯隊的建設。其次就是激勵機制方面,一定要全面體現按勞分配為基礎、按能分配為核心的激勵原則,一定要堅持多勞多得,真正意義上體現“共同的中捷、共同的事業”價值觀。
只有用人體制和激勵機制健全、完善了,我們的隊伍才能夠充滿活力和動力。
二是深化產品結構調整,企業要生存、要發展,就必須調整產品結構,要調整產品結構,回歸到落腳點還是技術研發,這也是實現企業健康持續發展的關鍵。
未來中捷要在平包繃及特種機的基礎上,形成幾個拳頭產品,形成中低端放量、高端突破的新格局;在新品研發上,除繼續做好機電一體化產品的研發和完善外;我們還要開發一些縫制機械的專用輔助設備,包括運模車的進一步完善,還有就是縫制設備單元的開發。
除了研發外,我們還得在銷售渠道和終端客戶上想辦法、下功夫,我們必須要對渠道改革,實現扁平化銷售,確保市場無死角;我們必須對產品銷售結構改革,實現以點帶面、重點區域重點產品重點突破的新格局。
只有具有競爭力的產品和優秀的銷售模式,我們的產品結構調整才有出路。
三是深化公司管理改革,管理改革的最終目的就是實現管理出效益、管理促發展。首先我們要對現有流程、制度來一次大梳理、大優化、大改革,形成一套符合現代企業管理的制度體系。
從采購、生產、質控、研發、銷售、財務到行政各系統,我們需要對現有的管理進行一次徹底的改善。對于效益型單位我們要實行大部門、小核算的管理模式;對于非效益型部門我們要定崗定編,絕對不能夠出現因人設崗、一崗多人的現象,真正形成公司精細化、效益型的企業管理模式。
面對未來,我們既要居安思危,要看清我們發展所在的環境和面臨的機遇及挑戰,同時也要看清我們自身的優勢和不足,但是只要我們繼續堅守我們的共同夢想,有新起點的堅厚基礎,有對新常態的清醒認識,有對新改革的魄力,堅信我們共同的縫紉機事業只會越來越好,我們的共同夢想也只會越來越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