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州,致力打造成中國縫制設備“智”造之都 ——訪臺州市縫制設備行業協會副秘書長胡玉銘
臺州市縫制設備行業協會成立于2005年,作為臺州這個縫制設備之都的行業組織,在臺州縫制設備行業的發展過程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臺州的縫制設備是如何發展到今天的產業規模?在當前的關鍵階段,縫制設備產業要從簡單的機械生產轉變成更多科技含量、更高智能化的產品,在這個重要時期,臺州將如何實現這一歷史的轉折?臺州縫制設備行業協會副秘書長胡玉銘為我們詳細道來。
記:作為我國縫制設備行業之都,臺州在我國縫紉設備產業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請介紹一下目前臺州縫制設備產業概況。
胡:臺州市是我國縫制設備制造之都,是全國最大的工業縫紉機生產和出口基地。縫制設備行業是臺州市六加一主導行業之一,縫制設備產業群是臺州市工業經濟的區域品牌,臺州市縫制設備行業無論在生產規模、技術結構、品牌對市場的影響力、產品在國內外市場的競爭、行業內部的協作效應等方面都表現了一個高速成長的專業化產業集群的發展過程。在這個發展過程中,逐漸形成了“飛躍”、“中捷”、“杰克”、“寶石”、“美機”、“通宇”、“匯寶”、“順發”、“寶宇”、“大洋”、“中森”等國際知名品牌企業為中心的產業鏈帶,表現出了強勁的市場競爭力。臺州市縫制設備產業主要分布于椒江、路橋、黃巖、玉環、溫嶺、臨海等地,其中70%以上的縫紉機整機和零部件企業均匯集于椒江下陳。目前,臺州共有縫制設備及零配件生產企業500余家,年產值200多億元,年產縫制設備300多萬臺套,占全行業總量的40%。從業人員約4萬人,產品銷售遍布歐洲、美洲、非洲、東南亞等100多個國家和地區。
記:臺州縫制設備產業除了在數量和規模上占優勢之外,在科研以及人才等軟實力方面有哪些優勢?
胡:我市縫制設備工業憑著機制優勢和準確的市場定位取得了長足發展。目前,臺州縫制設備產業正朝著企業結構調大、技術結構調新、市場結構調外的方向發展。飛躍、杰克、中捷、寶石、美機、琦星等企業已成為國內縫紉機行業排頭兵。近年來我市縫制設備企業在迅速擴張規模的同時,不斷加大科技投入,加快高新技術與傳統產業的嫁接,狠抓科技創新:在硬件上投入巨資引進柔性電子控制生產線、電腦加工中心及先進的粉末噴涂技術,不斷提高技術裝備和工藝水平;在軟件上大力引進國內外高級人才、與科研機構、院校合作成立研究中心,加大科技創新。
飛躍多功能家用縫紉機入選國家外交部“外交禮品”和中聯部“黨際交流禮品”,在國內外打響了FEIYUE、YAMATA 品牌,曾榮獲“中國馳名商標”、“中國名牌產品”、“中國出口名牌”、“國家免檢產品”,躋身“中國十大世界影響力品牌”。 杰克不僅高度重視企業文化的建設,且以企業文化創新提升核心競爭力。通過JIT(精益生產)、六西格瑪的推進,進一步優化了企業運作的流程,提升了企業滿足客戶要求的能力。自2010年以來,杰克公司全球銷量一直遙遙領先,行業綜合實力排名第一。中捷是縫制機械行業第一家上市的民營企業,是國家縫制機械行業重點骨干企業、國家級火炬計劃重點高新技術企業、全國500強民營企業、浙江省“五個一批”重點龍頭骨干企業、“國家馳名商標”、“國家免檢產品企業”,率先在全行業設立省級縫紉機研究院企業,現已形成中國國際縫制產業園。浙江琦星電子有限公司是集伺服電機及其控制系統研發、生產和銷售為一體的高新技術企業。公司總部擁有省級高新技術研究開發中心,并設廣州研發中心主要研發縫紉機用伺服系統;北京研發中心主要研發繡花機、縫制設備特種機為主;杭州研發中心主要研發通用伺服及其他自動化伺服系統,同時公司同8所大專學院、科研院所共建創新載體。
綜上述,臺州企業在既定的產業格局下,加大科技創新和產品質量提升、推進信息化和精益生產、加強營銷和品牌建設等方面下功夫,進一步整合行業資源,強化突出主業,打造國際競爭力。
記:縫紉機最早在我國的起源地是上海、廣州、天津等地區。但是后來臺州異軍突起,形成了規模最大的產業集群地。您認為臺州形成縫制設備之都的歷史背景和契機是什么?
八十年代以來,日本、德國、意大利這些傳統縫制設備生產強國的一些著名企業因市場競爭激烈而相繼破產、兼并、轉產或轉移到境外生產??p制設備的行業布局和結構發生了前所未有的大調整,也使市場得以重新劃分。國際產業結構的變化給我國縫制設備行業帶來了發展機遇,國內形成以標準、上工、天工、華南為主導的市場格局。
九十年代以來,國內縫制設備的生產格局也發生重大變化。一方面,隨著中國服裝產業的飛速發展,工業縫制設備逐步取代了占主導地位的家用縫紉機,以滿足服裝工業的發展需求。另一方面,改革開放以來,臺州憑借靈活的民營機制和“敢冒險、有硬氣、善創造、不張揚”的臺州人文精神,迅速躋身于我國沿海發達城市行列,創造了以“民營主導加政府推動”為主要特征的“臺州現象”。特別是臺州市政府把縫制設備產業作為臺州主導產業之一給予產業培育及規劃發展,行業中有大大小小的制造企業近千家,他們組成了縫制設備的“臺州軍團”,多年來,在國際國內市場大環境的磨礪中,在謀求發展的進程中,軍團中的許多企業都走上了創新、轉型之路,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績。改變了原來縫制設備行業中標準、上工、天工、華南四大公司控制市場的格局。我市飛躍、中捷、杰克、寶石、通宇公司進入全國縫制設備行業十大企業之列。臺州縫制設備行業已成為全行業的“主力軍”,并成為世界縫制設備主要產地之一。形成新的市場格局。
記者:經歷了2008金融危機以及近年來的服裝產業轉型升級,在歷史機遇和挑戰的背后,臺州縫制設備行業企業作出了哪此相應的調整和布局?
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以來,縫制設備行業結束近10年的快速增長,全面步入調整和轉型升級的低速發展成熟期,臺州企業紛紛將發展重心從上規模求速度快速向優化生產結構、重質量效益、求做精做強等方面進行戰略調整。經過近幾年經濟波動考驗,臺州縫制設備企業家都在考慮研究企業發展戰略,如何加強管理、走差異化道路、培育核心競爭優勢和實現長遠發展。所以臺州的縫制企業都有的清晰的發展模式及特點:一、大型企業如中捷、杰克等,在既定的產業格局下,保持規模優勢,重點在加強供應鏈建設、提高資本運營效率、加大科技創新和產品質量提升、推進信息化和精益生產、加強營銷和品牌建設等方面下功夫,進一步整合行業資源,強化突出主業,打造國際競爭力;飛躍在成功實施產業重組的基礎上,堅持縫紉機主業不動搖,加快轉型升級并向縫制機械上下游產業鏈延伸,積極發展多功能家用機、智能吊掛系統、電腦橫機等相關產品,更加注重發展質量、效益和經營風險的管控,呈現出多元化平行發展的良好態勢;寶石公司積極調整、優化和提升縫紉機主業,主動瘦身并集中資源發展有競爭優勢的產品,大力引進資金和人才來優化企業的管理和資本運營結構,加強財務管控,強化品牌質量和國際營銷能力建設,企業的發展基礎更加堅實。二、中型企業如美機、順發、匯寶、寶宇、求精、佳島、大森等,在鞏固產品綜合性價比優勢的基礎上,重點在優化生產結構、提升質量、加強基礎管理、引進專業人才等方面推動企業由粗放式發展向精細化管理轉型,更加注重產品的價格、質量、品牌及服務的綜合競爭力與比較優勢,具有較強的發展后勁,充滿發展信心和積極向一流企業邁進的決心,在激烈的競爭中茁壯成長。三、以專、精、特為特征的中小型企業如中森、大洋、百惠、力佳等,在鞏固現有市場份額的基礎上,堅定差異化發展路線,繼續瞄準附加值高的中高端產品,重點在提升新產品開發能力、關鍵零部件制造能力、工藝質量攻關保障能力等方面加強投入,打造拳頭產品和核心優勢,向產品系列化、專業化和品牌化經營深入推進。四、部分無任何制造能力的裝配型小型、微型以及作坊型企業,正呈現較為明顯的兩極分化。一是部分企業看準機電一體化產品的發展空間,加快轉型,謀求長期發展,開始在產品質量、營銷渠道、產品品種等方面下功夫,增加投入,推動企業逐步成長;二是部分企業繼續走市場投機路線,隨著贏利空間快速縮小和產品質量門檻的不斷提高,這些企業有的已經開始選擇退出市場,長遠來看,這個群體將逐漸消失。
綜合等等以上情況:臺州市縫制設備行業各大龍頭企業家經歷近兩輪年的經濟低谷徘徊考驗,對行業經濟規律預判能力增強,企業發展更加理性、務實,抗風險能力明顯提高,產品結構較快升級,質量提升成效明顯,臺州縫制機械行業更加堅定的走上了轉型升級發展新路。
隨著下游服裝行業對高效縫制設備的需求升級,極大地推動了縫制設備機械的發展??v觀縫制設備的發展現狀,未來臺州制造的縫制機械將借助機械、電子、氣動、微電腦智能控制等相關高科技于一體,對傳統的服裝技術加以改良,進行結構優化,不斷提高性能和自動化水平,在制衣功能上向多能化方向擴展,進一步提高機電一體化水平,以適應服裝企業小批量、多品種、短周期、產品貼近個性化的新趨勢并滿足服裝工業日益發展的需要。
記:產品同質化和企業間的價格戰等惡性競爭一度影響著縫紉機企業。如何完善市場競爭機制,讓企業能在健康的競爭環境中發展?
胡:由于臺州縫制機械產業配套非常完善,產業分工過細,使縫制機械淪落為單純的產品組裝行業,低行業門檻、參差不齊的下游需求、短平快的贏利特點,吸引了當地大量人員和資本進入,造成重復投入嚴重。跟隨式發展模式現階段尚未根本改變,低行業門檻和重復投入引發的同質化、低價競爭短期內也難以改變。建立起有序、自律和公平競爭的市場發展環境需通過加速產品結構調整和質量提升,優化產業結構和促進產業升級??p制機械是完全市場化和充分競爭的行業,要優化、調整行業結構,只能通過內在的力量來建立進入門檻,通過快速升級使低水平投入無機可循。目前,臺州大中型整機企業一方面加快產品向機電一體化全面調整,另一方面逐步提升機殼和零部件加工在自身制造鏈中的比重,加強知識產權創造和保護的意識,努力提升產品質量,注重工藝、標準、技術、檢測、標準等基礎管理工作,實現產品的差異化、品牌的內涵化和服務的個性化,在行業全面樹立起“一分價錢一分貨”質量共識。
加強各類專業技術人才培養和引進,為產業升級提供支撐。隨著企業的不斷發展和下游市場需求的不斷升級,把產品做好不僅是市場的需求,也是企業持續發展的內在要求。近年來企業家普遍從重市場向銷售、質量、生產、管理等并重進行轉變,對技術、質量、生產、采購、營銷、管理等方面專業人才需求增大,應發揮政府和地方協會的作用,深入調研和了解企業的人才需求及缺口情況,通過與高等院校合作定向培養、企業現有人員培訓提升、走出省外甚至到國際市場進行人才引進等方式,實施人才培養和引進規劃,建立有利于人才發展的環境,通過3-5年的時間,為臺州縫制機械行業發展提供充足專業人才和后備力量的儲備。
加強專業分工與資源互補,發展主業培育核心優勢。目前臺州產業集群的專業分工日趨明確,這種既分工又協作的產業體系有助于各企業發揮自身的優勢,集中資源發展好自身的強項,有利于產業鏈中的各個環節實現做精做專,有利于行業在科技創新、質量提升等方面取得實質性突破和產業集群的全面提升。企業應徹底改變大而全小而全的資源分散型投入模式,要充分借助外在資源,積極培育核心優勢,使企業在市場競爭中始終處于不敗之地。
記:作為最大的縫制設備產業基地,臺州的發展吸引了全國行業人士的目光,臺州縫制設備行業未來的發展目標是什么?
胡:在臺州市政府輕工主管部門和臺州市縫制設備行業協會的共同努力下,圍繞規劃發展目標和具體戰略舉措的逐步實施,臺州市縫制機械行業得到了迅速發展,產業聚集度和發展水平不斷提高,在中國縫制機械行業的地位和影響日漸增強。2006年,臺州市被正式授予“縫制機械制造之都”榮譽稱號,成為行業唯一一個國家級輕工特色區域。今后,臺州縫制設備行業將以提高國際競爭力為核心,以建設世界縫制設備的研發、制造中心為目標,以技術創新為動力,以集聚人才為支撐,以培育產業集群、龍頭企業和特色產品為重點,發揮自身優勢,調整產品結構,拓展兩個市場,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提高經濟增長質量,做精產品,扶強企業,壯大產業,把臺州打造成中國縫制設備“智”造之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