柬埔寨縫制設備市場繁榮與挑戰并存
客觀來看,柬埔寨目前制衣業發展的動力依然強勁。周邊中國、臺灣等地區人力成本的快速增長,中越關系惡化、泰國政局不穩所帶來的轉移需求,以及隨著柬埔寨經濟增長,其國內服裝消費需求的增長,這些積極因素的存在讓柬埔寨制衣業的繁榮發展依然可期,對縫制設備產品的需求也必將呈現總體增長趨勢。而作為柬埔寨國家的支柱產業之一,國家的推動、政策的傾斜都將在預料之中。
日前,柬埔寨商業部發布的統計數據,2014年第一季度柬埔寨服裝與鞋子出口總額達15.6億美元,同比增長16.41%。亞洲開發銀行更在發布的《亞洲發展展望2014》年度報告中預測,柬埔寨2014年經濟增長率將達到7%,2015年經濟增長率為7.3%,2014年柬埔寨服裝和鞋類出口增長率為8.7%……這一系列的數據似乎給了我們更多的信心。
然而,另一方面,我們也不能忽視柬埔寨市場所面臨的種種挑戰:
首先,柬埔寨制衣業貿易結構單一,一直以來均以出口成衣為主,并集中供給歐美市場,易受國際經濟環境、特別是歐美經濟形勢變化的影響;而目前柬埔寨成衣出口仍可享受優惠待遇,但今后終將面臨日趨平等的待遇和自由競爭的挑戰,以及諸如非洲等地區新的競爭。
其次,存在供應鏈不完善、電力供應不足、交通設施落后等問題,以及近年來制衣企業生產成本大幅增長,盈利減少,導致外企投資熱情受到打擊。目前,柬埔寨紡織服裝業發展較快,但其使用的面料等原材料、輔料卻大多要從臺灣、中國和越南等地區進口,產業對外依存度非常高。同時,柬埔寨高昂的電費和運輸費也是外資很難接受的代價,僅從供電問題來看,柬埔寨雖然沒有緬甸來得嚴重,但當地每個工業區也都有供電不足的問題,工廠區往往要自設發電機,其用電成本約占工廠總營運成本的一成。另外,至2018年柬埔寨服裝工人最低工資將提高至160美元/月,這將極大的縮小柬埔寨與東南亞其他國家間勞動力成本的差距,柬埔寨勞動力廉價優勢將有可能不復存在。而其簡單的加工模式,在各項成本增長的未來,可以預見,企業利潤將難以持續,柬埔寨制衣業發展模式亟待轉型。
最后,職業技術人才、管理人才的匱乏、員工效率的低下,以及工人罷工現象時有發生,影響了整個柬埔寨的投資環境。在柬埔寨,25歲以上的學歷人口當中,擁有高中畢業以上學歷的比例僅為3.5%,當地中學不開設物理、化學課程,導致技術工缺少,需要企業外請,而對勞工的培訓也要從“零”開始,且員工流動性大,用工不太穩定,還時常發生罷工事件。根據柬埔寨服裝制造商協會統計,僅在2013年12月初柬埔寨制衣業就爆發了131次罷工。頻繁的罷工活動,令柬埔寨制衣業很受傷,也挫傷了外資企業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