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縫制機械行業三十年數字軌跡(二)
三十年,不過是漫漫時間長河中的彈指一揮間。
三十年,卻足以見證一個行業破繭成蝶,榮耀綻放。
當我們再度掀開行業的記憶,那一串串塵封的數據,以其獨特的形式,真實的記載著著行業的點滴變化、驗證著產業的滄桑變遷。那么,讓我們來摘取一些數字,雕刻一段時光吧。縱看行業三十年發展的輝煌,紀念我們取得的驕人成績,感恩那些為行業三十年來發展嘔心瀝血、披肝瀝膽而揮灑青春的縫機人。
崛起 1993-1997
經過十年醞釀發展,至1993年,我國工業機產量達到230萬臺,規模世界第一。隨后幾年內,中國積極承接國際縫制機械產業轉移,從仿制到OEM,工業縫紉機投資和產能不斷擴大,行業發展由點及面,全面開花,國有企業改革進一步深化,大量鄉鎮民營企業涌現,門類多、品種豐富和具有較強加工實力的零部件配套體系逐漸成型。
1993
1993年,中國標準縫紉機公司和日本兄弟工業株式會社合資組建的西安兄弟標準工業有限公司成立。日本兄弟工業公司在中國珠海設立珠海兄弟工業有限公司。同年,隨著國家經濟體制改革進一步深化,輕工總會成立,實行全行業歸口管理。這一年,行業規模企業總產值54.7億元,年產縫紉機791.2萬臺,全行業總出口1.45億美元。
1994
1994年,西標準兄弟有限公司正式投產,生產高速鎖式線跡工業縫紉機,當年月生產能力為3000臺。日本飛馬縫紉機公司在天津成立獨資公司,飛馬(天津)縫紉機公司。天工縫紉機公司與意大利南奇公司成立合資公司,天津-利滿地縫制設備有限公司。這一年,行業規模企業總產值46.5億元,年產縫紉機793.9萬臺,其中工業縫紉機產量208.9萬臺,全行業總出口1.93億美元。
1995
1995年,日本重機公司和中國新興集團總公司簽約,在河北省廊坊市成立合資企業 “重機新興工業有限責任公司”,主要生產工業用中低檔平縫機。同年,臺灣啟翔在上海成立獨資公司,啟翔針車(上海)有限公司。這一年,行業規模企業總產值43.9億元,年產縫紉機713.1萬臺,其中工業縫紉機產量171.7萬臺,全行業總出口2.5億美元。
1996
1996年,菀坪縫紉機廠改制為標準縫紉機菀坪機械有限公司,該公司所在的江蘇省吳江縣菀坪鄉,其縫紉機和零部件的產值已占該鄉總產值的60%以上,成為名副其實的“縫紉機鄉”。這一年,行業規模企業總產值42.5億元,年產縫紉機599.2萬臺,其中工業縫紉機產量149.2萬臺,全行業總出口2.48億美元。
1997
1997年,臺灣高林股份有限公司在深圳投資建立“高林機電實業(深圳)有限公司”。至九十年代末,經過多年高速增長,行業產品極大豐富,建立了完整的產品體系。機電一體化產品逐步出現:電控技術應用不斷深入,無油、直驅等技術推動產業結構升級,民營企業成為中堅力量。這一年,行業規模企業總產值45.4億元,年產縫紉機501.4萬臺,其中工業縫紉機產量142.7萬臺,全行業總出口2.79億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