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縫制機械行業三十年之數字軌跡(一)
三十年,不過是漫漫時間長河中的彈指一揮間。
三十年,卻足以見證一個行業破繭成蝶,榮耀綻放。
從無到有的萌芽,從小到大的崛起,從點到面的發展,從模仿到創造的轉型,從追隨向引領的發展,三十年,中國縫制機械行業從家用縫紉機的輝煌,轉向工業縫紉機的新發展,實現了行業的二度輝煌!
回顧往昔,當我們再度掀開行業的記憶,那一串串塵封的數據,以其獨特的形式,真實的記載著著行業的點滴變化、驗證著產業的滄桑變遷。縱看行業三十年發展的輝煌,紀念我們取得的驕人成績,感恩那些為行業三十年來發展嘔心瀝血、披肝瀝膽而揮灑青春的縫機人。
萌芽——1984-1992
這是一個始于家用機盛極而衰,工業機興起并逐漸建立起完成生產體系的時代。這也是一個在產能過剩矛盾突出,結構調整任務迫切之下,行業處于動蕩、分化、重組的大變革時期。
幸運的是,隨著中國服裝產業的風起云涌,中國縫紉機制造業抓住了時代機遇,在消化吸收引進設備的基礎上,從零星仿制國外設備開始,中國工業縫紉機制造蹣跚起步,拉開了大調整、大轉型和快速建立我國自主生產體系的序幕。
1982-1984
那曾是一個輝煌的年代。
中國縫制機械行業以1286萬臺的年產量,占世界縫紉機當年總產量53%的高比重,穩居世界縫紉機產量第一大國。
那是屬于“老三大件”之一——家用縫紉機的輝煌!1982年的巔峰時刻,家用縫紉機年產量曾達1248萬臺。而1984年,108家規模企業累計生產家用縫紉機895萬臺,以國企為主導的縫制機械企業表現活躍,上海縫紉機三廠與柳州市縫紉機總廠簽定協議,定牌生產“蜜蜂”牌家用縫紉機,年產20萬架。行業規模企業總產值10.3億元,全行業總出口1727萬美元。
1985
1985年,上工簽定引進日本重機公司DDL-555高速平縫機產品技術和加工設備協議,開創行業引進國外產品技術先河,年產GC15-1高平機2000臺,行業工業縫紉機發展正式起步。這一年,行業103家規模企業中,62家開始涉足工業縫紉機生產,年產工業縫紉機64萬臺,規模企業總產值11.84億元,年產縫紉機991.2萬臺,全行業總出口1420萬美元。
1986
1986年,華南公司開始改造和引進國外設備,首度生產雙針工業機、高速包縫機、鏈式縫紉機等。而上海協昌縫紉機廠與蕪湖縫紉機廠簽訂協議,定牌生產“蝴蝶”牌家用縫紉機,年產量18.6萬架。這一年,行業規模企業總產值12.14億元,年產縫紉機1003萬臺,其中工業縫紉機產量65.8萬臺,全行業總出口2026萬美元。
1987
1987年,行業內第一家中日合資企業–––天津天馬縫紉機制造有限公司成立,專業制造高速包縫機。這一年,行業規模企業總產值14.3億元,年產縫紉機970萬臺,其中工業縫紉機產量80.9萬臺,全行業總出口2575萬美元。
1988
1988年,外合資企業天津天馬縫紉機公司正式投產,所生產的“L”系列高速包縫機質量位居全國之首。這一年,行業規模企業總產值15.57億元,年產縫紉機983.2萬臺,其中工業縫紉機產量99萬臺,全行業總出口3510萬美元。
1989
1989年,中國標準縫紉機(集團)公司正式成立。這一年,行業規模企業總產值15.97億元,年產縫紉機956.3萬臺,其中工業縫紉機產量123萬臺,全行業總出口5371萬美元。
1990
1990年,中日合資全出口型企業上海重機縫紉機有限公司成立,外資企業開始加速進入中國。這一年,行業規模企業總產值23.1億元,年產縫紉機758.3萬臺,其中工業縫紉機產量94.5萬臺,全行業總出口8412萬美元。
1991
1991年,日本重機公司在浙江寧波地區建立了獨資的寧波重機公司專營、收購各類縫紉機零件產品,寧波零部件專業發展由此揭開帷幕。這一年,行業規模企業總產值31.1億元,年產縫紉機757.4萬臺,其中工業縫紉機產量113.1萬臺,全行業總出口9355萬美元。
1992
1992年,德國百福公司在珠海建立了獨資的百福公司,將部分厚料工業縫紉機產品生產轉移到中國,行業工業縫紉機生產步伐加快。同年,日本積家公司在珠海建立獨資公司,將各類多能家用縫紉機產品生產基地轉移到中國珠海。上海協昌縫紉機廠與美國勝家縫紉機有限公司合資的“中外合資上海勝家縫紉機有限公司”成立,專業生產多功能家用縫紉機,行業家用縫紉機產品結構轉型開始加速。這一年,行業規模企業總產值37億元,年產縫紉機778.4萬臺,其中工業縫紉機產量160.8萬臺,全行業總出口12447萬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