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SMA,向著國際一流展會進發
作為行業進入經濟環境調整,轉型升級關鍵時刻舉行的關鍵展會,CISMA2013面臨著怎樣的環境變化,主辦方針對這些變化開展了哪些工作,如何體現對行業發展的引領,如何在展會服務層面實現提升。帶著行業共同關注的問題,本刊專訪了中國縫制機械協會秘書長、CISMA2013總指揮楊曉京。
將CISMA打造成為世界縫機領域的國際化一流展會,是主辦方貫徹始終的宗旨和目標,楊曉京秘書長總結說,“從當前國內外宏觀經濟環境和世界縫機行業發展進程來看,CISMA已經迎來了向著更高目標邁進的發展契機”。
環境變化引發參展熱潮
進入“十二五”以來,行業所面臨的宏觀經濟環境和國內外市場需求已發生改變,行業全面進入產業結構調整,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而CISMA2013,正是在這樣的關鍵時刻舉行的關鍵展會。
CISMA是展示行業發展的窗口,真實地反映著行業現狀。雖然當前行業處在整體下滑的運行態勢,但產品結構卻不斷變化,出現了新的特色:機電一體化、智能化、集成化、先進縫制單元等更具科技含量的產品大量涌現,成為市場主流。在這樣的背景下,企業迫切希望展示科技創新成果,塑造企業品牌形象,提升企業國際市場競爭力,CISMA恰恰為此提供了平臺和機遇。
楊秘書長分析認為,對于大企業來說,參加CISMA可以體現企業形象,將兩年內企業轉型升級的成果、科技創新產品進行集中展示;對中小企業來說,展會提供了終端客戶的聚合平臺,可以更直接、更有效以最低投入得到最大的市場效果。“正是基于上述原因,本屆CISMA出現了新增報名企業增加近30%,申報面積超上屆36%的火爆場面”。
“精品”定位促使企業轉型
“展會經過20多年的發展,特別是1996年轉型為國際展,展出規模不斷擴大,為CISMA實現國際精品展會的目標奠定了穩固基礎。”楊秘書長介紹說,“但是規模不能盲目擴充,依照協會理事會要求,CISMA在一定時間內將繼續保持一定的規模,同時力爭將各項服務深化做細,就成為展會的主攻方向”。
要達成精品展的目標,必須要有一定的規模作為支撐,在此基礎上,展會自身的組織策劃水平、展會展品的檔次、參展企業的檔次,觀眾的檔次,展會的知名度和美譽度、展會的綜合服務水平,展會各項活動的開展等等綜合因素的共同提升,才能夠形成CISMA在國際范圍的品牌效應。
CISMA2013報名參展的火爆,已遠遠超過十萬平米的接納能力。因此在展會攤位劃分時,主辦方秉承著“向著國際一流精品展”邁進的定位,對展商申報面積進行了壓縮。
楊秘書長介紹說,今年主辦方對展位分配層層把關,嚴格遵守《招展書》的規定,依照展品類別、申報面積、企業身份、報名順序等原則安排展位,做到公平公正。尤其是對存在知識產權糾紛等問題的申報企業加強審查核實,同時對虛報面積進行壓縮。
“主辦方通過嚴控展會面積,實現了對展商的優化選擇,是CISMA向更高目標邁進的重要一步。只有吸納更多優質展商,全面提升展商層次,才能進一步提升展會整體的展品檔次。同時,這也從側面要求企業加快轉型升級步伐,不斷發展創新”。
展會主題指明發展方向
從2005年開始,CISMA改為兩年一屆。經過兩年的發展,以每一屆CISMA為節點,行業都會呈現出不同的特點,同時面臨不斷變化的新問題。而每一屆CISMA主題,都體現了主辦方審時度勢,深刻分析行業現狀與未來發展趨勢之后,根據行業發展的不同階段和特色,對企業進行的引導。
楊秘書長表示,創新是展會永恒的主旋律,主辦方通過展會主題的延伸,用CISMA2013的“品質•效率•智能”,揭示了在當前行業轉型升級的關鍵階段,創新驅動的重要性和實際意義。“同時,通過CISMA對行業企業創新技術、科技研發新品的集中展示,也將對專業觀眾和買家產生了巨大的吸引力”。
當前隨著我國服裝行業正面臨著巨大的發展壓力。縫制機械工業作為以現代科技改造傳統產業和國家鼓勵倡導的先進裝備制造業的典型,有責任、有義務為服裝等下游行業的轉型升級,為服裝企業降低人力成本、提高勞動效率、提升產品質量、實現節能環保作出貢獻。而要達到這樣的目的,必須通過不斷的創新才能實現。創新不僅僅體現在新產品研發方面,更體現在對現有產品的改進和優化,使其具有更加良好的質量和更高的效率中。
楊秘書長進一步分析說,“質量是基礎,效率是保證,智能是發展趨勢,而所有的這一切都離不開技術、工藝、管理的創新。因此,‘品質•效率•智能’主題的提出符合行業‘十二五’發展規劃的要求,也是符合行業發展的主流趨勢,是CISMA向行業企業昭示的未來發展主要方向”。
創新思路拓寬招商渠道
CISMA向國際一流展會目標的進發,離不開展會專業觀眾的支撐。因此,招商工作始終是CISMA主要的發力方向之一。楊秘書長介紹說,主辦方于2012年中旬就確定了CISMA2013招商方案,制定了參觀人數增加8%、終端客戶增加20%、海外觀眾增加15%的目標。為此,2013年初始主辦方增設了數名專職人員,開展對重點觀眾的招商工作;同時開通了觀眾預登記系統,最大程度的為觀眾參展提供便利。
“招商工作不僅要加大力度,更要開拓新的思路”,CISMA2013招商期間,主辦方不斷進行著渠道和方式的創新嘗試,取得良好成效:與中國服裝協會和各地服裝協會進行了深入聯系,借助服裝協會平臺開展招商合作;與近幾年外貿增長較快的南亞、東南亞國家的使館、經參處進行聯系,發出參觀邀請;和行業骨干經銷商進行深入合作加強招商,直接對接一線客戶資源;通過協會網站、展會網站,協會微博、展會微博等信息化手段,豐富了展會招商的渠道。
同時,秘書處加強了行業地方組織資源的整合,與福建、廣東、江蘇、常熟、義烏、蘇州等六家地方縫制設備行業協會、商會進行深入合作,聯合進行CISMA招商工作。
值得一提的是,CISMA2013,主辦方首次嘗試開通了手機移動平臺,希望通過這一平臺,能夠為展商和觀眾提供實時的信息服務,同時利用現代化信息手段,加強覆蓋面,讓更多潛在觀眾了解、關注CISMA展會。
讓CISMA聚焦全世界的目光
9月4日,秘書處舉辦CISMA2013媒體見面會,通報展會情況。《中國工業報》、《中國紡織報》、《消費日報》、《中國制衣》、《紡織服裝周刊》、《服裝時報》、《中國服飾報》、《服裝界》、中國皮革網、中國家具網等10余家主流媒體到會,掀起CISMA集中宣傳造勢的高潮。
楊秘書長認為,“展會宣傳推廣工作,需要有的放矢,要精準定位目標群體”。他介紹說,2012年年底,主辦方即通過簽約媒體對展會內容、主題、宗旨、活動、產品、品牌進行多角度的解讀,詳實地報道展會新內容、新動態。據了解,目前主辦方已將包括《中國縫制機械》、《中外縫制設備》、《紡織制衣市場快訊》、《Sew Trade》、《The Nippon Sewing Machine News》、《Apparel Online》、《The Stitch Times》、《The Apparel Times》以及中國縫制機械協會網、中國國際縫制設備展覽會網、中國縫制網、中國縫制設備網、中國服裝網、中國品牌服裝網等幾十家國內外行業相關媒體納入展會推廣體系,形成了覆蓋產業鏈各環節的宣傳網絡。除傳統媒體外,搜狐、新浪、網易、人民網、中華網、中青網、和訊財經等眾多國內主流網絡媒體紛紛轉載、轉發展會訊息,CISMA的影響力實現更大范圍的延伸。
內生動力助推CISMA提升
“對主辦方而言,CISMA既是秘書處工作的主抓手,更是秘書處服務全行業的重要載體”。楊秘書長在接受采訪時表示,為保障CISMA順利運行和不斷提升,秘書處進一步整合行業資源,從內部進行細化分工,從招展、招商、展位分配、現場服務、新聞宣傳、活動開展、技術論壇、財務管理等展會細節入手,開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CISMA2013期間,為抓好展會現場工作,秘書處進行周密部署,由展覽市場部、資產財務部、信息宣傳部、綜合業務部、科技培訓部及綜合辦公室分別承擔了展會各項活動的具體工作,各司其職,協調落實各項工作。
同時,為了適應展會機構的調整和優化整個行業的展覽資源,秘書處更加深入的對現場具體工作進行參與指導和協調。而且從這些活動當中,進一步細化展會現場服務的各個環節,加強了成本控制,提高了秘書處員工的服務能力和素質,為保障CISMA各項工作順利進行以及實現各項服務的不斷提升,為CISMA向國際一流展會進發奠定了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