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上半年廣東服裝行業經濟運行分析報告
今年上半年,廣東服裝行業面臨的外部環境總體略好于上年,國際市場雖仍然低迷,但并未顯現出明顯惡化的趨勢,外需環境較上年相對平穩,但基于生產要素成本不斷上漲、國內經濟增速趨緩等長期不利因素影響,廣東服裝產業仍處于發展復雜期,企業發展壓力重重。基于對全省服裝產業集群和企業的調研,結合國家統計局行業數據,對全省服裝行業經濟運行情況分析如下:
一、上半年廣東服裝經濟運行情況
(一)生產情況:持續負增長,降幅較2012年減弱
根據國家統計局統計顯示:2013年1-5月份,我省規模以上服裝企業累計完成服裝產量20.54億件,占全國總量的20.45%,同比減少1.80%。其中針織服裝10.80億件,梭織服裝9.74億件,與2012年同期相比分別下降4.16%和增長0.96%。
2013年1-5月份廣東規模以上企業完成服裝產量情況
類別 | 2013年1-5月份 產量(億件) | 2013年1-5月份 同比增幅(%) | 2012年1-5月份 產量(億件) | 2012年1-5月份 同比增幅(%) |
服裝 | 20.54 | -1.80 | 20.63 | -4.90 |
其中:針織服裝 | 10.80 | -4.16 | 10.73 | -6.36 |
梭織服裝 | 9.74 | 0.96 | 9.90 | -3.26 |
西服套裝 | 0.08 | -63.98 | 0.23 | -40.35 |
襯衫 | 0.66 | 5.93 | 0.64 | 51.64 |
羽絨服裝 | 0.02 | -3.99 | 0.02 | -10.74 |
今年1-5月,我省服裝生產仍然保持全國第一服裝生產大省的位置,與居第二位的江蘇省(生產產量15.32億件)保持一定的總量優勢,但自去年以來與江蘇、浙江、福建、山東等服裝大省一樣,一直保持或略有增長或略負增長水平,河南、湖北等內陸省份保持二位數增長,全國服裝生產總量出現了0.08%的負增長。廣東主要服裝品類中僅襯衫維持正增長。
近三年1-5月廣東服裝規模以上企業單月產量變化趨勢分析可見,今年1-5月份廣東服裝單月產值高于2012年、低于2011年,總體表現較2012年相對平穩。歷年數據顯示, 2011年8月份開始廣東服裝產量再未出現二位數的增幅。
(二)進出口情況
1、進口情況:出現負增長
2012年年底國家出臺了《關于加強進口促進對外貿易平衡發展的指導意見》,今年以來我國進口總體呈現回升態勢,1-4月全國進口服裝及衣著附件累計16.44億美元,上升17.51%,對經濟結構調整起到了一定促進作用。在這樣的背景下,1-4月份廣東進口服裝及衣著附件累計1.99億美元,同比負增長1.99%,次于上海,居全國第二,占全國服裝進口總額的12.10%。江蘇、浙江、福建、山東、廣東等服裝大省中僅廣東出現負增長。
2、出口情況:同比呈上升趨勢
2013年1-4月份,我省出口服裝及衣著附件91.43億美元,同比增長7.64%,增幅低于全國(全國平均增幅為19.87%),與第二名浙江省仍保持總量優勢(浙江服裝出口額為82.71)。服裝出口占廣東紡織品服裝外貿出口總額的70.16%。
由近三年1-4月份廣東服裝月度出口額走勢比較分析,可見今年以來除3月份以外,廣東服裝出口較前兩年呈現略有增長趨勢。
廣東服裝產業以外貿型加工企業為主,企業產品以出口歐美日市場為主,2012年上半年,由于外部因素影響,歐美市場低迷,訂單數量萎縮明顯,尤其受歐債危機影響,歐洲訂單下降尤甚。與2012年上半年持續負增長相比,今年上半年出口額增幅有所上升,但相比2011年增幅仍然較小。
(三)投資情況:總額增幅上升,排名仍居后
據國家統計局統計,2013年1-5月,廣東紡織服裝行業實際完成投資122.41億元,比去年同期增加23.93%,占全國4.13%,排名第10位。本年施工項目數569個,新開工項目數296個,竣工項目154個。
江蘇、浙江、山東、河南、江西等省份投資相當活躍,居前五名。與其他幾個服裝大省相比,廣東省紡織服裝的固定資產明顯居后了,金融危機以來排名在8-11名徘徊,但去年開始投資總額一直在保持二位數增長,說明廣東服裝產業固定資產投資在逐步恢復增長。
二、全年預測:行業主要特點和存在的問題
(一)行業:轉型升級任重道遠
“十八大”以來,我們一直在關注和推動服裝行業如何轉型升級,包括:科技進步如何擴大在服裝產業的普及應用;城鎮化建設對服裝產業會產生什么樣的影響;各地企業都在開展產業轉型升級,是否切實有效;如何能發揮廣東服裝產業的核心優勢;如何公共資源共享、帶動更多的中小企業轉型升級;全省產業集群如何實現協調創新發展;等等。目前形勢看來,在國際市場低迷、經營成本不斷攀高等因素共同作用下,企業訂單不穩、信心受挫,一部分企業正在嘗試向價值鏈高端轉型,但受制于經驗、意識、資金、人才、環境等方面,轉型依然任重道遠。
(二)出口:較上年平穩,但仍困難重重
從發展趨勢上看,2013年服裝行業面臨的外部環境總體好于上年,國際市場仍然低迷,但并未顯現出明顯惡化趨勢,外需環境較上年相對平穩。據統計,今年春季廣交會紡織品及服裝出口成交額16.27億美元,與2012年秋交會相比增長13.2%,由下降趨勢轉為增長。與上屆廣交會相比,今年部分市場成交額有所增加,美國需求略有好轉,但歐盟和日本的市場仍不景氣,日本、歐盟的訂單向東南亞以及東歐地區轉移的現象明顯;并且受勞動力成本上升和國內外棉花價差較大等因素影響,廣東服裝產品出口價格競爭力有所減弱。另外,部分企業對人民幣匯率上升并不適應,中小企業資金短缺、出口風險擴大和貿易復雜性增加、出口退稅周期較長等問題長期存在。因此,在今后一段時期內服裝出口仍將面臨諸多困難。
(三)效益:成本利潤率逆勢增長
1-4月份,廣東規模以上紡織服裝企業4641家中,虧損戶數975家,虧損面21.01%;主營業務收入1552.60億元,同比增長14.05%;利潤總額56.12億元,同比增長36.50%;成本利潤率為4.16%,略低于全國平均成本利潤率4.48%。而在2012年11月份,廣東規模以上紡織服裝企業成本利潤率為3.99%,全國平均成本利潤率為5.49%,可見今年上半年在全國紡織服裝行業成本利潤率顯著下降的情況下,廣東紡織服裝行業利潤率實現了4.26%的逆勢增長。
(四)問題:招工困難依舊,企業發展信心不足
調研顯示,今年上半年廣東與全國總體形勢一樣,招工用工問題仍然困擾著服裝企業,新生代工人、內地經濟發展、珠三角生存成本增長等問題短期內難以得到改變。隨著招工難問題,廣東服裝企業用工成本明顯上升,在福利、社保、改善生產生活環境、加強精神文明建設等方面的支出也大大增加。此外,由于生產成本持續攀高,產品價格不斷上漲,訂單繼續向成本更低的地區轉移,國際市場低迷,國內經濟增速放緩,以及融資難問題依舊等一系列因素影響,盡管行業整體形勢趨于平穩,服裝企業家發展信心暫未有上升跡象。
(五)機遇:本土品牌發展得到鼓舞
年初第一夫人穿著廣東本土品牌訪俄,讓廣東本土品牌和設計師倍受鼓舞并對未來發展充滿期待,普遍認為廣東本土服裝品牌發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發展好時機。廣東歷來是以服裝為龍頭的時尚產業的策源地,這一事件將成為廣東服裝產業整合傳統優勢、振興本土品牌的引擎。
三、未來幾年服裝行業建設重點
(一)建設現代服裝產業體系促進轉型升級
現代服裝產業體系,以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低能耗、低污染、自主創新能力強為標志,以技術、人才、資本、信息等高效運轉的產業輔助系統為支撐,以環境優美、基礎設施完備、社會保障有力、市場秩序良好的產業發展環境為依托,并具有創新性、開放性、融合性、集聚性和可持續性特征。未來幾年,行業各環節應推動服裝產業朝現代產業體系發展,這將是服裝產業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核心方向。
(二)科技信息化引領傳統產業升級發展
未來幾年,新技術、新軟件、新設備的應用將給服裝產業帶來革命性的升級換代,服裝產業轉型升級要適應這種發展趨勢。如何讓廣大中小服裝企業享受高科技的成果,用得起先進的軟件?如何繼續發揮廣東服裝產業的核心優勢?如何實現產業資源有效共享實現協同創新?這將是下步我會工作的重點。
(二)電子商務期待新模式整合
電子商務是《十二五規劃》大力扶持的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也是服裝業目前和下一階段的重要突破渠道。目前服裝企業正在不同程度地引入電子商務銷售模式,但都面臨著自建平臺投入大建設期長、供應鏈、物流、線上線下體驗等諸多問題,是否能建立行業共享、產業鏈對接、消費新體驗的服裝電商平臺新模式,值得行業共同探討。
廣東省服裝服飾行業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