責任.信心 ——第五屆縫制機械行業主干企業峰會實錄
春江水暖鴨先知,行業走勢的冷暖第一時間必為企業感知,發展環境的優劣、所產生出的問題,也只有作為行業主體的企業,才能直面困境,想出辦法。10月28日,在武漢舉行的第五屆中國縫制機械行業主干企業峰會上,與會的10余位企業家從責任、定位、戰略、質量、價格、信心等不同側面對當前行業發展態勢給出了他們的真知灼見。
責任
“怎樣做一個有尊嚴的企業,體現中國產品的尊嚴,是我們要盡的行業責任。”
主干企業既擔負著自身發展的責任,也擔負行業發展的使命。本次峰會“全球形勢下的企業定位和企業家責任”這一主題是在當前行業經濟持續下行,企業效益不斷縮減,行業信心有所動搖的情況下提出的,不但體現了企業對行業發展的使命感和責任感,而且表明了中國企業對全球行業發展大局的關切和遠見。可以說既切合當前實際,又引人深思。
正如中國縫制機械協會何燁理事長在發言中所說,行業經過三十年的快速發展積累下的許多難題,已經到了企業家用責任和胸懷來面對和破解的時候。同時,在當前全球縫機業發展都相對艱難的時期,在新的國際產業轉移的背景下,中國縫機仍擁有自己的優勢。如何在現有的基礎上,尋找下一步的發展空間,把行業由大做強,都是我們的責任。
對此,本屆峰會輪值主席上海鮑麥克斯電子科技有限公司總裁秦倉法作了進一步的詮釋,“企業家要勇于放棄眼前利益,敢于為行業的發展負起責任”。他還率先發出承諾,“不管以前還是以后,鮑麥克斯公司所有做的事情,都以不危害行業長遠利益為前提。”
北京大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鄭建軍說:“一個企業如同滄海一粟,但是一粟一粟又組成了海。我們創造了十年發展奇跡,但發展過猛過快,也留下了很多問題。我們必須在今后的十年中解決,不能留給下一代。因此我們要做好長期準備,除了要發展企業,我們還有行業責任”。
定位
對于全球化形勢下的企業定位,西安標準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李廣暉表示,行業進入一個新的階段,發展模式將是生產方式的轉變。對企業來說,要尋求發展空間,就是如何定位的問題。每一個企業情況不一,要因地制宜,根據自己的實際采取相應措施。作為標準公司,就要去研究客戶群體的需求,為客戶提供實實在在的價值。
作為經銷商代表,中山市華陽縫紉機有限公司對市場有更多的了解。總經理李錦洪表示,目前下游服裝企業多面臨訂單不足、交貨困難、投資過度等內部和外部問題,難以沉下心來思考下一步怎么發展。但相信通過2012年的陣痛,服企會把問題理順,重新定位。他說,“什么時候市場能好,什么時候好都行,關鍵是要自己做好準備”。華陽一直以市場需求作為導向,加大對客戶的產品、工藝的研究,在產品上細分市場。他說,生產企業也要研究客戶需求,再去研發和改良產品,為機遇的來臨做好準備。
杰克控股集團總裁阮積祥認為,當前環境越來越復雜,制造行業可能明年面臨的壓力更大。今年以來,服裝企業利潤降低,庫存劇增,設備需求量大幅下降。同時,服裝消費正在發生變化,時裝快速消費已經成為全球普遍現象,但中國服裝企業還有些跟不上調整的節奏。對縫機行業來說,競爭環境改變了,這是現實情況。“我還是要做縫紉機”,他與上工、中捷、通宇等擁有多元化產業的公司不約而同地表示了今后專注縫紉機主業的決心。
新通宇縫紉機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陳曉波說,上一階段企業由于發展過快,留下了一些隱患——規模不小,但資產負債率高;量做得大,卻沒有多少效益。因此,行業如何做精、做專非常重要。他說:“以前我們平、包、繃、特都做,現在我們成立了新通宇,定位在中厚料、中高端。”
浙江新飛躍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毛玲艷表示,壓力增大,企業之間如何抱團取暖,以及企業的責任和定位問題,都非常切合當前的實際。在嚴峻的形勢下,企業之間的優勢互補、資源共享的合作已迫在眉睫。只有企業間聯合,才能整體提升中國縫機行業在國際競爭中的地位,提升企業的競爭能力。
戰略
本次峰會上,上工申貝(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馬民良的發言格外引人關注,他用戰略和戰術來講解了企業的發展定位。
馬民良說,今年一到三季度,集團共完成營業收入11.6億元,扣除匯率因素同比僅下降4.7%。集團子公司德國DA公司繼續保持較快增長,同比增長幅度為10.4%。從戰略戰術來講,首先得益于長期差異化競爭戰略的堅持,包括2008年的金融危機中增資1250萬元給DA公司,進行了內部調整再度創收。今年的增長是前幾年堅持的結果,這個過程走過來十分不容易。其次,從戰術上來說,利益于始終堅持高技術含量、高品質的競爭。第三,是從金融危機開始花了很長的時間和代價進行自身整合。第四,是在行業里展開合作,發揮各自的優勢。他說,“德國的中小企業規模不大但是有他們的技術特性。所以我認為,我們行業下一步的發展應在縫制技術的運用方面下功夫。”他表示,上工申貝今后技術投入的方向將是縫制設備的自動化。
上海富山精密機械科技有限公司總裁吳良杰對馬民良總經理所談的戰略和戰術表示強烈的贊同。他說:“我們如果不能各自找到差異化,制訂出長期發展的戰術,我們最終會成為不能托起行業和民族品牌發展重任的烏合之眾。”
質量
“我們這些企業,一定要為我國縫紉機的聲譽負責。”
“我們的產品現在如果質量下降了,以前的努力就白費了。”
浙江寶石機電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萬碧海表示,不管是國際環境還是國內環境,重要的是企業的內部環境。企業內部做好了,可以利于不敗之地。而質量是企業、行業做強做大的根本。
上海市縫紉機研究所所長吳劍敏提出兩個建議,一是要加快縫制單元的研發。當前日德企業都在往這個方向發展,如果我們的骨干企業不利用自身的技術力量來開發縫制單元的話,就永遠無法擺脫這種低層次的價格競爭。二是進一步提升產品質量。“沒有好的品質,價格也上不去”,他表示,協會兩年前提出的三年質量提升工程,現在已經進入到驗收階段。從調研中看,無論在差距的明確、目標體系的建立和實驗方法的完善以及檢測設備的添置方面,參與的企業或多或少都有收獲,取得了階段性成果。下一步要鞏固成果,并以點帶面,向更多機種推廣,提高骨干試點企業的產品質量水平。
價格
甚囂塵上的價格戰以及近期重機價格再次下調的問題引起與會企業家的關注,并發出了價格自律、加快誠信建設、把共識變成行動的呼吁。李廣暉認為,價格戰的問題其實就是企業的責任問題。
此次重機的電腦平縫機降價后已接近國產品牌同類產品的定價,無疑將對正在成長中的民族品牌造成一定沖擊。吳良杰提醒大家要高度警惕,“他們是在吃品牌的老本,我們的品牌有多少老本可吃?”“一個企業沒有利潤能支持多久?一個階段可以,長期下去可能嗎?”
萬碧海認為,價格競爭是一個不可回避的問題,也是一個非常正常的企業競爭模式。但價格競爭絕對不能傷害到自己本身,每個企業要在差異化上多做文章。
中捷縫紉機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徐仁舜認為,重機降價是因為受國內企業日漸增強的產品競爭力所迫。“當前國內產品與之相比,電控、機械水平相差不多,差的無非就是品牌價值”,徐仁舜倡議:“我們不能再盲目跟進,如果大家都去降價,利潤很快就沒有了,還講什么行業發展?哪還有能力去研發特種機?”同時,他還建議引導和規范企業的專業化發展,進行產品結構的調整,維護行業產品價格的穩定性。
上海惠工縫紉機三廠廠長石磊則表示,做受人尊敬的企業,核心就是誠信經營。惠工三廠今年不但沒有降價,反而在漲價。因為即使降了價,也未必能得到想要的份額。從經營結果來看,產銷量降值升,毛利率上升了近5%。
信心
“信心是滿滿的,責任也是重大的。”
中捷集團董事局主席蔡開堅坦率地說,在大形勢嚴峻的情況下,要怎樣熬過困境,活下來,活得好,就要在行業的共性中尋求獨立發展。“這幾年,中捷公司有一些對外投資,大家說我花心,其實我還是挺專一的,想和大家一起把中國縫機行業做成世界第一。”
協會商貿委主任胡淼海則認為,縫制設備的下一個春天馬上就要到來。他說,歐美發明了縫紉機,日本讓縫紉機產業化,中國將發起縫制單元產業化的浪潮。今后中國服裝行業的走向有三種:在海外,走低成本的路線;在國內,一是產業高度集聚的大企業的自動化生產,一是小企業的多樣化生產。這個趨勢端倪已現,希望企業能夠抓住機會。
陳曉波這樣說,“我對于行業是很有信心的。因為這個產業其他國家短時間內難以承接轉移,印度、越南等國家的制造基礎與我們相比還有一定的差距。所以,縫機行業的主動權是在我們這里,定價權也在我們這里。也許很多商品的定價權在其他國家,但是縫紉機的,一定在中國!”
啟翔針車(上海)有限公司董事長陳滿雄是臺灣人,他的發言很直白,“我對大陸的市場充滿信心,希望大家的觀念改變一下,把品質做好一點,把產量做少一點,把價格提高一點,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將來世界的市場也是中國的。”陳滿雄在縫制機械行業已經做了幾十年,對行業有著深厚的感情,他說,“把全世界的機器做齊全,是我一生的夢想。”
結語:
不管企業大小,發展以不妨礙行業發展為前提。本屆峰會傳遞出主干企業強烈的責任意識。
主干企業代表結合企業發展經驗和行業運行情況,對在嚴峻形勢下如何聯合起來共御難關,如何提高自身的競爭力推動行業新的增長展開討論,并就冷靜思考,理性競爭,開展行業內合作,進行產業互補;提升戰略、品牌、質量、技術,堅持差異化發展;提振信心,積極應對,承擔起行業發展的責任,實現企業家自身的責任和價值,達成了高度共識,充分體現了主干企業對行業的信心。企業家對今后定位和行業發展的思考,發出的承諾更體現出對行業的歸屬感、使命感。更重要的是,主干企業能坐在一起各抒胸臆,共商發展,本身就是企業對行業的責任感以及行業和諧發展的具體體現。
當前困擾行業的價格戰、仿制、侵權等問題,也需要這樣一個呼吁,一個承諾。從自身做起,為行業構建一個良好的生態環境,把行業做大做強,打響“中國制造”,是企業要盡的行業責任。
何燁理事長在會上說過這樣一句話,“如果有更多的企業家勇于承擔責任,敢于為行業的長遠利益放棄短期利益,相信我們的行業會更有希望。”
自首屆縫制機械行業主干企業峰會于2009年發起召開以來,與會主干企業圍繞主題共商大事,通過交流和協商集中全體智慧,在行業中起到了凝聚共識、交流合作、完善自身、引領行業發展的作用。迄今為止,主干企業峰會已召開了五屆,不僅形成了平等協商、自律管理的機制,且范圍不斷擴大,有更多的骨干企業積極參加進來。
新年將至,企業除了頻頻召開各項年會之余,如標準整合惠工三廠工縫機業務、寶石在浙江股權交易中心掛牌、富山歐洲公司開業、大豪加入北京數控裝備創新聯盟、美機產業聯盟大會召開;中捷舉辦一線主管管理技能訓練、新杰克搭建員工學歷提升平臺、鮑麥克斯推出智能售后服務平臺;貴衣自動化縫制工作站新品發布、美機智能全自動包縫機上市;上工“蝴蝶杯”布藝縫紉創意大賽舉辦、寶石舉辦品牌新詮釋活動等大動作也連綿不斷,骨干企業品牌建設以及聯盟合作的步伐明顯加快。同時,這些舉措也從另一方面表明了,縫機行業的骨干企業們并不僅僅在峰會上談責任、論戰略,而是在現實中努力踐行著他們的發展理念。希望明年的峰會我們聽到更多的戰略思考,看到更多民族品牌的精彩舉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