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制造業走向何方?
近幾年外企“移情別戀”到東南亞另謀出路已屢見不鮮。這都與中國制造業成本上升密切相關,涉及原材料、用工成本等。外企的陸續出走不免讓人擔心,中國制造業會不會就此迷失?毫無疑問,除了探究原因外,我們更應加快中國制造業轉型升級的步伐,未來必須以制造強國的優勢抵御來自各個方面的擠壓。
7月18日,阿迪達斯中國總部正式宣布將于10月關閉蘇州生產基地。無獨有偶,近日,經營日本休閑服裝連鎖店優衣庫的Fast Retailing公司表示,隨著中國勞動力成本上漲,公司決定將服裝的生產轉移至勞動力成本相對較低的緬甸。消息一出便引起業界高度關注,中國制造業怎么了?轉型升級之路該怎么走?
近幾年外企“移情別戀”到東南亞另謀出路已屢見不鮮。早在2009年,耐克就關閉了在中國的唯一一家鞋類生產工廠——太倉工廠,遷至越南。此次國際巨頭阿迪達斯中國總部宣布關閉蘇州生產基地,給出的唯一解釋是出于重新整合全球資源策略的考慮。而實際上,這都與中國制造業成本上升密切相關,涉及原材料、用工成本等等。
外企的陸續出走不免讓人擔心,中國制造業會不會就此迷失?雖然答案是否定的,中國制造業完整的產業鏈及配套優勢是東南亞國家所無法比擬的,但是,我們也應清楚,與東南亞國家相比,國內確實失去了原材料、勞動力等成本的競爭優勢,失去了優惠政策的優勢。探究原因,首先, 最直接的是各種成本的上升,而成本上升的背后也有政策調整的影響。“阿迪達斯的出走會給政策部門一個非常大的啟示,值得關注。”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會長助理、中國針織工業協會會長楊世濱對于阿迪達斯的出走,認為要分清是成本驅使還是政策使然。
毫無疑問,除了探究原因外,我們更應加快中國制造業轉型升級的步伐,未來必須以制造強國的優勢抵御來自各個方面的擠壓。目前,轉型升級應是立體化轉型,不僅僅是生產和技術,還要樹立自主品牌意識;不僅僅是產品的創新,還應有商業經營模式的突破、新興制度的創新,做到全方位、立體化的轉型升級。
楊世濱認為, 從針織業內來看,我們的競爭優勢基于制造業環節上,綜合成本、產業鏈配套、基礎設施和能源。另外,內銷市場渠道建設、品牌建設也取得一定成就,比較欠缺的是設計和把握時尚元素的能力,這需要內部合作與國際合作的共同進行。
各家觀點
中國社科院工業經濟研究所中小企業研究中心主任羅仲偉:
首先,東南亞與東歐地區新出現的比較優勢會對我們形成一定競爭,但不會動搖中國制造業大國的地位。因為我國制造業經過多年的發展,已經形成了完整的配套產業鏈以及工業體系,特別是沿海地區,產業之間的協作和產業內部的配套都比較完善,這是東南亞以及東歐地區在短期內難以建立起來的,所以我們的低端市場不會被它們取代。
與美國相比,我們的低勞動力成本優勢依然很明顯,所以它們對我們的威脅也并沒有那么嚴重。不過,并不是說我們就可以高枕無憂,現在一般制造業產品議價能力很低,漲價的幅度遠遠低于成本上升的幅度,擠壓企業的利潤,生存空間越來越窄,很多企業出現虧本。 由于市場不振,很多民生產業,比如服裝、鞋帽市場彈性比較小,大量產品積壓,為了資金周轉不得不降價銷售。
因此,現在必須抓住有限的時間實現產業升級,在制造業結構上進行調整,由低成本競爭轉向差異化競爭,尋求產品和生產工藝在技術上的突破,進行立體化轉型,在質量、效率上要大幅提升。另外立足于打出自己的品牌,目前,更多的中國企業開始擁有品牌意識,中國制造正在向中國創造加速轉型。
中國工業經濟學會理事、北京工商大學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周清杰:
隨著我國居民生活成本的提高和人口紅利時代的終結,勞動力成本將處于加速上升時期,這給勞動密集型產業的發展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壓力,曾體現在要素成本低廉,低技能勞動力供給充足上的國際競爭力將不復存在。雖然以勞動密集型為主的外向經濟可以在相當長的一段時期內保持成本優勢,但在產業鏈價值分配中的不利地位卻很難為需要高投入的技術創新和產業升級提供資金支持。
因此,我國必須支持企業進行技術創新和培育品牌,支持流通企業做大做強,改變“中國制造”在產業鏈中腹背受敵的局面,以進一步提升我國經濟的國際競爭力。
微博圍觀
王坤:“中國制造”直面成本考驗,中國平均勞動力成本是東南亞2倍以上,“中國制造”面臨新興經濟體“擠”和歐美發達經濟體“壓”的雙重壓力,必須加快轉型升級。
光大私人銀行上海中心:日本制造業曾從能源和國際化戰略上取得突破。在上世紀60~70年代,勞動力成本上漲,人均設備投資額迅速提升,制造業實現產業升級,出口大幅增長,國際化步伐加快。這一時期日本實施了新能源和節能戰略,有效降低了能耗,擺脫了“四大公害”的困擾。因此,能源戰略和國際化布局也必將引領中國制造業發生重大變革。
張之峰:在招工難不斷擴大的趨勢下,勞動力成本勢必漲幅較大,而內地的服裝紡織企業面臨如此困境該如何作為?成本上漲已經成為內地乃至國家服裝產業發展的重要制約因素。由此,轉變發展方式、產業升級、結構調整、加大品牌化已成為行業企業發展的唯一途徑。
廣州鞋城網:近日,世界鞋業巨頭阿迪達斯宣布關閉中國直屬工廠,稱是為了全球資源整合,屬于戰略調整。廣州鞋城網認為,隨著中國勞動力成本上漲,勞動密集型經濟逐漸轉變為技術密集型經濟,世界鞋業必然會轉移至成本更低的國家或地區,在這過程中,中國在失去“制鞋工廠”的同時又獲得產業升級益處。
董登新:目前企業用工成本大幅提升。原因有三:其一,人口紅利消失,勞動力供給彈性鈍化,工資提高,勞動力供給難有明顯增加。其二,紙幣貶值、通貨膨脹,物價上漲、房價上漲,漲工資只是杯水車薪,求職者不為所動。其三,高薪行業及高薪高管的工資導向與示范作用,金融、房地產等行業高管年薪動輒上千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