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派服裝誓言收復失地
漢派服裝,上世紀90年代崛起并風靡全國,經歷一段時期的低迷后,如今的漢派服裝步入了復興之路。記者從武漢服裝行業商會獲悉,漢派服裝企業在商會的帶領下意欲抱團將服裝產業發展成為千億產業。
一路榮耀一路苦難
漢派服裝曾是武漢的一塊招牌,上世紀90年代初期,一批依靠漢正街針織批發零售發家致富的老板紛紛成立了服裝企業,漢派服裝以大眾化、平民化的風格逐步名揚海內外,吸引了天南海北的客商來武漢打貨、學習漢派經驗。
隨著各地服裝產業的發展壯大,在國內率先亮出區域品牌的漢派服裝,市場競爭水平和發展勢頭卻漸不如人。上世紀90年代末期,漢派服裝步入低谷期。在商場林立的武漢,一些漢派服裝因業績不佳,被自己門口的商場“清理門戶”,武漢各大商場中漢派服裝已經寥寥無幾。漢派品牌被迫“隱姓埋名”。
近年,為重塑漢派品牌,武漢服裝企業“內外兼修”,大做設計研發文章,在上海、深圳等地設研發中心,有的還高薪聘請了意大利、韓國的設計師,與國際時尚接軌,打造高端品牌。另外,一些企業則不斷改進自己的工藝,創新經營模式。
目前,全市大大小小的服裝企業共有1600多家,2011年武漢市服裝銷售收入達到300多億元,同比增加10%-15%,出口創匯5億美元。在2011年中國服裝協會排行榜中,貓人、紅人、元田、太和、柏維婭、子巖、福田、合榮和康麗9家漢派企業入圍中國女裝60強。這個比例在全國各省市中最高。漢派服裝步入了復興之路。
“市場經濟催生了漢派服裝品牌。同時,漢派服裝又是在市場經濟的夾縫中生存。雖然前些年,漢派服裝沒有90年代初期發展的那么紅火,但基礎還在。未來隨著消費越來越理性化,商場中動輒上千甚至上萬的服裝將不再是消費者的寵兒,而對潮流反應迅速,物美價廉的漢派服裝將迎來絕好的發展機遇。今后漢派服裝企業會走多元化、多檔次發展之路,一方面將形成行業領軍企業,打造一批在全國叫得響的品牌,同時也會兼顧大眾需求,批發走量的優勢不會丟。”武漢元田制衣有限公司董事長、武漢市服裝商會會長劉樹仁說。
抱團謀求千億產業
“團結是核心競爭力”這是武漢服裝商會的口號,目前,在服裝商會的帶領下,漢派服裝企業前所未有的團結。
今年6月,以會長單位元田服飾牽頭,武漢服裝商會旗下14家企業聯合出資1億元,成立了漢派商匯投資股份有限公司。劉樹仁說:“這家公司未來將主要做三件事:打造"一座城"、"一條街"、"一片云"。”
所謂“一座城”,就是一座集合服裝上下游產業鏈的產業基地,是對漢正街前店后廠模式的提升,不僅僅是一座工業城,還會通過工廠店、體驗店等直接吸引消費者;“一條街”,就是針對很多漢派新品在武漢無商鋪展賣的現狀,商會擬通過集中購買或租賃一片商業街區,作為漢派服裝“對外展銷”的窗口;而“一片云”,是指發展電子商務。發展電子商務需要資金、技術、人才的高度集約,大家抱團在一起可平臺共享。
劉樹仁透露,目前“一座城”正在武漢周邊地區選址。而“一條街”未來則可能出現在武漢新建商業街楚河漢街上。
“武漢的服裝產業有做大做強的基礎,漢派服裝產量在全國排名第三,而女裝產量更是全國最大的,漢派服裝產業是完全可以打造成千億產業的。”劉樹仁說。
除了成立投資公司,在漢派服裝企業的心中,還有一個更遠的目標。那就是成立一個漢派產業集團,不僅做服裝產業,還可以涉足多產業、跨地域擴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