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服企尋找轉型之路
由省僑辦和市僑辦承辦的服裝企業轉型升級與產業合作對接會8日下午在東港喜來登酒店舉行。會上,100余家省內服裝企業、服裝協會、大型采購商等代表與來自美國、意大利、法國等10個國家和地區的40余位海外服裝設計師、服裝企業、服裝設備制造商進行了面對面的交流。
轉型升級迫在眉睫
最大的針織品生產基地、最大色紡紗生產基地、最大服裝輔料生產基地……作為我市傳統優勢產業,紡織服裝業經過多年的發展已經獲取了許多耀眼的“最”,寧波也因此成為中國最大的服裝生產基地和主要出口城市,其中男裝產業綜合實力居全國同類城市之首。據2011年統計數據,我市規模以上紡織服裝生產企業有933家,年實現銷售產值1184億元,出口交貨值433億元,實現利稅104億元。
近年來,隨著原材料及人力成本的不斷上漲,以及國際貿易環境與形勢的變化,以貼牌為主的寧波服裝企業“制造”優勢正逐漸消退,特別是在國際貿易形勢急轉直下的當前,企業要實現可持續發展,向“創造”轉型已迫在眉睫。
記者注意到,參會的寧波20余家中小服裝企業牢牢抓住這次良機,積極對接洽談,既尋找商機與訂單,更尋求“轉型”良方。
適時轉型成本或更低
“現在OEM訂單越來越少,我們也試著自己創品牌,但成本投入太高。”寧波啟盈針織服飾公司總經理沈解矛說。
事實上,有此想法的寧波服裝企業不在少數,布利杰集團相關人士同樣表示,“設計自己的品牌需要大筆費用,首先還是要尋求訂單。”
回國投資杭州國際服裝城的中僑實業發展(杭州)有限公司董事長姜際春則認為,服裝企業當前轉型升級成本或更低,“特別是現在歐美市場有很多難以為繼的二、三線服裝品牌,有實力的企業可以出手直接購買,以縮短擁有自有品牌的奮斗路程。”
不少投資咨詢公司人士同樣認為,浙江服裝企業在這個時候轉型升級成本更低,“我此行就是受境外企業所托,尋找有實力的浙江服裝企業,對我們境外的客戶進行收購,或者合作。”一投資公司人員說。
不妨嘗試借力創牌
第五時尚產業設計中心董事長陳海倫認為,中國的服裝生產,不少是重復與復制的過程,缺乏個性與特色,這說明企業在設計方面還很弱,人才嚴重缺乏。
陳海倫建議成立一個類似于設計產業中心的互動平臺,既引進世界各地的知名設計師,又培養本地設計師,幫助中小企業找到合適自己的設計師或設計產品。
“這個設想很好,我們中小企業可以將‘設計’這塊業務外包,以較小的投入開創自己的品牌。”沈解矛說。
長期從事外貿的寧波摩納時尚國貿有限公司負責人韓華飛更傾向于通過與國外設計機構的合作完成創牌。“摩納”的自創童衣品牌“showponi”就是與澳洲伙伴合作開創的,已經在悉尼、默爾本等城市開了店鋪,下一步將開拓俄羅斯等“金磚國家”市場。
“剛剛與一位來自意大利的設計師工作室負責人聊了會,收獲不少。” 韓華飛說,對方提供10個圖樣大約只需2500元人民幣,“這個價格可以接受”。
“他們在上海有辦事處,相信我們彼此還將有進一步的了解與接觸。” 韓華飛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