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石獅輔料走向世界
配件也是“時尚活”
誰說像紐扣、拉鏈這樣的服裝配件永遠只能隱藏在幕后?
無論是米蘭、紐約、巴黎、倫敦等名氣響徹云霄的“四大國際時裝周”,還是中國時尚圈的頂級時尚盛會中國國際時裝周,人們關注的焦點已不再局限于傅正剛、杜詩博、李子峰、單靖雅等名模身上的成衣,紐扣、拉鏈、配飾也成了時尚的風向標——英倫貴族風格的金銀線、風情萬種的寬腰帶、閃耀奪目的鉆石扣、筆直率真的大拉鏈……如今的輔料,不僅僅指紐扣或拉鏈!
服裝輔料,包括襯布、里料、拉鏈、紐扣、金屬扣件、線帶、商標、絮料和墊料等,從成衣服裝或整個紡織服裝產業鏈而言,輔料正如其名,“輔助品”,但同時也是服裝最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消費者對服裝需求的內容和層次日趨多樣化,對于輔料的要求也水漲船高,包括楊紫明、劉勇、劉奕群等國內知名設計大師都認為,輔料對于服裝能否成為消費者手中的物品有著“非一般”的影響力,當然,身為輔料行業的資深人士,黃文遠自然也深諳其道,“如今輔料的表現形式已從靜態轉變成動態的了。”早在2010年首屆海西國際時裝周上,華聯就成為了輔料行業第一個吃螃蟹的人,把五彩繽紛、種類繁多的輔料搬上T臺,借助模特完美的形態和靈動進行立體的展示。過去擺在臺面上的拉鏈、紐扣等產品已不再是安靜地“躺”在那兒,而是“鮮活”了起來。和黃文遠一起“創時尚”的,還有石獅布料同業公會以及多家面料企業,這股風潮如今已經引領服裝時尚圈。2011年10月,在上海面輔料展期間,海興材料、石獅布料同業公會以及華聯再次“領銜”時尚發布,如今,包括廣東、浙江等多個省份的面輔料企業開始紛紛效仿,“走秀只是形式,目的是帶來訂單。”黃文遠稱,自“風從海尚來”上海一役之后,又增加了不少海外客戶,其主要原因在于輔料配件的功能性轉變。
黃文遠介紹,服裝行業同質化競爭日漸激烈,布料或輔料已成為品牌服裝企業能否脫穎而出的重要參數,輔料配件已經從過去的“實用功能”朝著“時尚裝飾”進行轉變,成為成衣時尚、流行的關鍵因素,“可以毫不夸張地說,拉鏈、紐扣或金屬掛飾,不再是畫龍點睛,有時甚至成為一件服裝時尚與否的重要籌碼。”黃文遠說,香奈兒的藝術總監卡爾·拉格斐被稱為“時裝界的凱撒大帝”或“老佛爺”,其對服裝配件的運用到了爐火純青的境界。
對于黃文遠而言,配件也是“時尚活”。
研發才是“競爭力”
“國內第一、世界第二”,這不是口號,而是黃文遠和華聯已經取得的成績。若要論功勞,研發能力是關鍵。
但如果換個領域或一開始做的是服裝呢?“估計很難做第一,做到行業前10已經算很不錯了。”黃文遠坦承,華聯之所以能夠有今天,主要和其當初的定位有關。
改革開放之后,服裝產業在石獅開始紅火起來,圍繞著服裝業的整個上下游產業也應運而生,服裝生產型企業也以每年百家的速度遞增,以至形成今天的全國服裝板塊有石獅的格局,“當時大部分人還是盯著服裝本身,基本上沒有人關注到輔料這一塊,只要有服裝,就必然需要紐扣。”1981年,眼光獨到的黃文遠和幾位志同道合的股東一起操辦紐扣廠,專門為石獅服裝企業配套生產紐扣。如果人云亦云,黃文遠就不會有今天這般成功,相反的,他是一個習慣“逆向思維”的人,“與眾不同”是他做輔料始終追逐的目標,研發則是“助力器”。在坊間,幾個流傳的故事可以道出黃文遠對于研發和科技人才的重視,其中一個就是“大炮打蚊子”。
和如今的服裝界一樣,上世紀80年代中期,紐扣市場同質化嚴重,若一直這樣下去,不僅整個市場做亂掉,而且華聯的品牌也無法提升。痛定思痛,黃文遠決定以研發帶動生產力和競爭力。要研發,人才是關鍵,黃文遠全國到處跑,挖來了數十位工程師,讓他們為華聯開發模具,因為那時做服裝輔料模具的人很少,大部分挖來的工程師是做飛機、坦克的,所在單位都是外人看起來的“好去處”,工資大概500元/月,為了能夠留住這些人,黃文遠掏出了10倍工資,少則5000元,多則超過6000元,當時,黃文遠的做法絕對堪稱大手筆。
然而,問題又來了,過著“旱澇保收”生活的工程師們擔心民營企業的退休養老問題,怕萬一企業倒閉,連個養老金也拿不到。聽到這個說法,黃文遠干脆直接一次性把養老金全部買斷,解決他們的后顧之憂。大手筆不一定有大回報,但黃文遠得到了他所想要的。在這些高級工程師的幫助下,華聯迅速做大,不僅專利數領先國內輔料企業,而且在很多領域填補了國內相關技術的空白。所謂“投之以桃,報之以李”,這些工程師培養的技術人才如今也成為華聯研發的“頂梁柱”。
2005年,已經在國內外輔料界奠定堅實基礎的華聯準備引進一套生產膠針的設備,由于精密度極高,全球也只有美國才能開發出來,黃文遠來到美國找到對接方,然而對方百萬美元的開價讓他心有不爽。回到石獅后,黃文遠采取“金元政策”,重金鼓勵工程師自主研發。終于,三個月后,黃文遠看到了一套可以和美國產品試比高的模具。
研發就是競爭力,堅持才會勝利!2006年,黃文遠摘下了輔料界第一個“中國馳名商標”,這一切,都歸功于其自始至終對于研發的專注。
讓石獅輔料走向世界
2012年1月7日,對于石獅輔料行業而言,是個大日子。當然,對于黃文遠而言,這一天也值得銘記。
當天,作為福建省、泉州、石獅三級重點建設項目,石獅市輔料市場工程開工儀式在鋪錦村舉行,占地面積77.5畝,建筑面積超過12萬平方米,擬投資6億元興建的輔料市場,將成為石獅名副其實的“輔料航母”。雖然說石獅是中國休閑服裝名城,也是小五金、輔料生產的集散地,但始終缺少一個大型、規范的輔料專業市場,隨著石獅輔料市場的開工,黃文遠的夢想也一步步實現了,“我一直期盼這樣的專業市場,一盼就是20年”。
長期以來,作為中國最大的服飾輔料生產基地,石獅的產品雖然能夠贏得市場,但沒有一個能夠讓國內外采購商“一站式”購買輔料的專業市場,而廣東、浙江的專業市場能夠提供“一站式”服務,在一個市場中解決客商所有的購買欲望,輔料市場自然而然跟著消費者走。輔料采購商離開,與之相關的面料、服裝采購商同樣也離開了本地市場。黃文遠舉了一個例子,作為石獅輔料行業的重要“發源地”,鋪錦村近駐廣州國際輕紡城租店面賣輔料的商家就超過200戶,租金甚至高達1萬多元/平方米。
在國內,輔料主要分布在浙江、福建、廣東三個重要的服裝板塊,其中“閩派服飾”就有幾千家,在總數中占有絕對的優勢,尤其在商標、拉鏈和紐扣等多個領域,泉州企業都是最多的,而石獅的量又占全國的50%,“如此龐大的市場,必須有一個屬于自己的專業市場,只有這樣,大家才能抱團發展。”黃文遠說,專業市場的形成除了給當地政府帶來稅收和解決就業問題之外,更重要的是可以讓石獅輔料走出國門。
按照規劃,建成后的石獅輔料市場將毫無疑問地成為華東地區最大的輔料市場。依托本地完整的產業鏈,可以為石獅搶得輔料在國內市場上應有的話語權。同時,還將帶動其他專業市場的繁榮,國內外采購商可同時在石獅采購布料、輔料或服裝,不必因石獅沒有輔料產業市場再跑到廣東和江浙地區。“石獅五金輔料企業大部分都是做出口的,有了這個產業群的聚集效應,我們的輔料能夠更大規模地走出國內、走向世界。”黃文遠信心十足地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