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計數字后面的思考 紡織企業為何虧賬
近日,工信部在官方網站上發布2012年一季度我國紡織行業運行形勢分析,總體生產平穩增長,但利潤有所回落,虧損較快增加。2012年1~2月,規模以上紡織企業主營業務收入7262億元,同比增長19.6%;利潤總額334億元,同比下降2.3%。其中棉紡紗加工業利潤同比下降5.1%,化纖制造業利潤同比下降52.4%。1~2月,規模以上紡織企業虧損企業戶數同比增長35.5%,虧損企業虧損總額同比增長95.9%。其中,化學纖維制造業虧損企業戶數同比增長91.1%,虧損企業虧損總額同比增長404.3%。
據了解,造成紡織行業虧損步伐加快的主要原因是國際市場需求減少,影響出口增長。歐債危機持續升級,世界經濟復蘇的不穩定性、不確定性上升,作為國際市場消費主體的美、歐等發達經濟體復蘇乏力,失業率居高不下,消費信心低迷,這些因素制約了發達經濟體對我國紡織服裝產品的需求。1~2月,我國紡織品服裝對歐盟出口額同比下降12.7%,對加拿大、澳大利亞、韓國、港澳臺等發達國家和地區的出口也都同比出現下降。對美日的出口雖有所增長,但增速同比分別回落0.8和6.4個百分點。
另外,內外棉價差較大,影響紡織行業國際競爭力。今年以來,棉價維持在19500元/噸左右,比進口棉價高3000元/噸左右。內外棉價差較大不僅增加了棉紡企業負擔,更減小了紡織全行業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優勢。1~2月,因國際棉價走低,進口棉紗單價下降15.1%,進口棉紗數量增長26.2%,而同期出口棉紗數量同比下降19.3%,出口棉制服裝數量同比下降16.2%。
再者,融資難、融資貴加大企業負擔。有大量中小企業的紡織行業,不僅面臨融資難,更面臨融資貴的問題。多數紡織中小企業融資渠道不暢,難以得到信貸支持,而得到信貸支持的企業又不得不面對銀行上浮利率、采用承兌匯票、難以全額獲得貸款、貸款周期過短等問題,企業最終承擔的利率普遍較基準利率上浮10%~30%。
有關人士分析,盡管當前問題較為嚴峻,但在國家各項政策的支持下,紡織行業通過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能夠不斷提高抗風險能力和勞動生產效率,行業仍能保持平穩發展。2012年2月,紡織行業工業銷售產值同比增長28.3%、出口交貨值同比增長15.9%、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25.1%,不論量還是質都出現回升勢頭。預計3月份紡織行業生產將繼續保持平穩增長,出口有望止跌回升。在國內市場增長和國際市場緩慢復蘇的支撐下,預計上半年生產、銷售和出口能保持較為平穩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