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百貨單店銷售排行出爐 北京新光天地居榜首
每年3月,是全國各大百貨店交成績單的時節。雖然今年的官方數據尚未明晰,但民間自發的排行榜已經初現輪廓,往年在全國前二十強能占位四強的杭州本土百貨,今年的成績單似乎“看上去不夠美”。
自2007年開始,一直蟬聯全國百貨單店銷售、利潤排名第一的杭州大廈,2011年的業績為60億元,未能坐穩第一,被北京新光天地以65億元的銷售額超越,深圳萬象城則以年銷售52億元擠入前三,緊跟其后。前20強里僅留有杭州大廈和武林銀泰兩家單體百貨,年銷售額門檻在26億元之上。
雖然百貨單店銷售座次的排名有很多局限,比如,是否能將百貨和Shopping Mall兩種業態放在一起比較?不同體量、面積的零售單店之間的比較是否合理?但是,我們仍能從本土百貨去年的業績中,讀出數據之外的信息……
北京新光搶走頭把交椅
Shopping Mall“一騎絕塵”
在一張民間流出的2011年百貨單店銷售榜單上,可以看到北京新光天地的年銷售額達到了65億元,而2010年的業績還是48億元,增幅為35%,深圳萬象城的銷售額達到52億元,同比2010年的增幅為16%。杭州大廈去年業績為60億元,同比2010年的增幅為13%。
“其實以經營模式來看,百貨和Shopping Mall原本就屬于兩個完全不同的零售業態,分別處于不同的成長期,將之放在一起比較并沒有多大可比性,而且也要考慮到是否有新造店鋪等經營面積方面的增加、城市的容量和客人的消費水平,參考系數也各有不同。”業內人士客觀分析這張榜單。
不過,榜單的前三位中,除了杭州大廈之外,其他兩家皆可算是Shopping Mall,單體面積都在20萬平方米以上,均超過杭州大廈。而且,在同比2010年的上升速度排行上,排位第一的南京德基是南京市中心惟一一家Shopping Mall,排位第二的蘇州泰華原來雖然是大百貨,卻憑借新造了一個類Mall的商業物業而增速。
“劉易斯拐點”到來
東北、西南、江蘇等地零售增幅超杭州
榜單上另一個頗有意思的話題和地域有關。
作為全國經濟中心的上海,在全國百貨單店排行中只有一家百貨店進入前10強上海八佰伴,位列第五。而在全國商業流通領域一直位居第三位的廣州,卻多年來一直未有一家百貨單店進入前10強,甚至在20強中也排名靠后,廣州友誼以31億元的銷售額止步15名。
而杭州本土百貨的強勢也從2010年到2011年發生了微妙變化。
2010年,杭州大廈依然位居第一,武林銀泰、杭州解百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分列第八和第十位。在10強榜單中,杭州是上榜商場數量最多的城市。但是2011年的排行中,杭州大廈居第二位,武林銀泰和解百集團、杭州百貨大樓均未進入10強。
相反,以北京新光天地、長春歐亞、沈陽中興為首的東北零售,成都王府井、成都仁和、武漢國際廣場為代表的西南零售以及南京金鷹、南京德基、蘇州泰華為代表的江蘇零售的增長速度都相當快,其中,南京德基的2011年同比增幅達到48%,蘇州泰華增幅45%,成都仁和增幅45%,武漢國際廣場增幅29%。
“金字塔頂端人群”減少
高端消費暫時抑制
剛過去的這個冬季,對杭州的本土百貨店而言,是一段相當難熬的日子。誰也沒想到,去年1-9月份還“看上去很美”的報表,會在接下去的幾個月急轉直下。
雖然這些變化在全國所有百貨門店均有體現,但一些在不同城市擁有幾百家門店的零售品牌則透露,“杭州的情況尤甚”。
“去年國內30多家門店銷售都有不同程度的下滑,但杭州的門店跌幅大大出乎我們的意料。”一家不愿透露姓名的男裝品牌公司透露,他們在調查VIP的消費結構時發現,杭州門店原有1000多位VIP客人,但其中50%左右的客人消費頻次明顯減少,單次消費金額也在縮減。“他們的消費欲望似乎被抑制了。”店鋪工作人員說。
杭州大廈購物城也有類似的調查,“高端VIP的消費的確在減少”,杭州大廈有限公司總經理童民強說,店鋪里高端手表的銷售速度在放緩,就是例證。
杭州本土百貨店的強勢地位,有一個很重要的因素是依賴于浙江經濟的特性,因為中小企業主的消費力旺盛。而這片肥沃的土壤在2011年有所變化,因為浙江中小企業去年遭遇的問題遠比2008年金融風暴時嚴重,眾多中小企業遭遇嚴峻的生存挑戰,其中不少公司甚至因為資金鏈斷裂而倒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