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縫紉機企業的經營方針
從今年的3月以后,國內縫制設備市場一下子淡下來,業務量下滑得很快,到了四月底,好多的同行們的業務幾乎停頓了,此現象是普偏性的。
去年工人難招聘的嚴峻狀態也舒解了,現在招工已不那么難,想要增加多少員工,還有過多的人來應徵,企業竟然還可以挑選適用的人員,現在是企業在挑人了。因位隨時都有多過需求的人員可供挑選。據說是鄰近關了不少小作坊的家庭式縫紉機制造單位,釋放出了許多人員,使得現在招工不再緊張。這個現象是說“生意真的淡下來了”。
使用縫制機械設備的源頭,當然是紡織品制衣企業。自從兩年來的原物料漲,人員工資漲,人民幣外銷匯率又漲,使得國內的制衣企業難以生存。不單單是外資的廠向外遷移,就是本國內資的老板也跟著把制衣業的制造基地往外國遷??p制機械設備的用量急劇的減少,是跟著國內制衣業在成比例的變少,這個大家都看的明白。那么國內的制衣產業何時會再好起來呢?
原物料價格可能跌嗎?國內的生活費用能降下來使得人員的工資可砍得下來嗎?人民幣的外匯匯率會降10-15%嗎?以上答案是皆不可能。那么制衣產業也大概不會回流了,而縫制機械設備在國內市場的銷量,要再熱銷的可能性就不會太高。
小型的小作坊縫制機械廠基本上是收手了,因為他們轉行很快,干別的去了。
中小型的廠,看看還有沒外銷出口的單子低價搶來填補一下,因為有些制衣業隨著成本的考量已轉到國外,外銷定單還是有一點,可以填一下現在的空余產能。而大型的縫制機械企業要轉身較難,以中捷和西安標準為例,這兩家上市公司的年度報表都顯示在國內市場的業務量,占到其公司總業務量的7成以上,如果今年國內生意差,那么今年這兩家上市公司今年就別想賺錢。
在臺灣股票上市的銀箭牌高林公司正好在這一輪競賽又是表現突出。高林在前幾年受到國內的殺價兢爭,被擠到向外發展,他的國內市場營業份額僅占其整個業積的25%不到,高林的營業重心已分布到全世界,因此今年的情況高林又是業績大好,這都要歸功于他的海外定單。
現在縫制機械設備企業都沒啥真正的大公司,在歐洲美洲的大型國際公司倒掉之后,換來第二線的公司成為業界的領頭兵。高林的突出可說是“蜀中無大將,廖化做先鋒”現象。我們不仿看這先鋒是如何的經營成為業界的模范生。
1.專注于精密度高的包縫機,繃縫機。
這兩種機型的精密度質量要求高,在制造工藝上細節注重,可以和國內企業的低價搶單的粗放做法,做一市場的區格。不求做得很雜,專做幾種價高而且量大的型號,他是太了解自身條件并且完全發揮了其在制造方面的優勢。其它家同行強調品種齊全,什么機型都有,便沒法建成像高林一樣的堅強兢爭力。最近連日本的重機公司也要向高林公司購買機械貼上日本品牌,重機又買了高林的股票加強了進一步的雙方合作,就是其專業生產的質量及價格得到了肯定。
2.不急于涉入電腦控制機電合一的產品,還沒準備好是主要原因。
電腦控制機電合一的縫紉機械是馬上要碰到的挑戰。高林沒有這類的產品,只能說其經營層還沒能力掌握這方面的人才,未致力發展這類產品,并不表示專精做好傳統的機械產品并闊大產能,就能高枕無憂的過日子。不過日本的飛馬及大和縫紉機現在也都是只做傳統機械式縫紉設備,并未涉入電腦控制機電合一的產品,原因也是電腦控制人才難以培養掌握-----縫紉設備廠不光是薪水方面,還有未來發展面,都難于滿足這種人材。
3.避開殺價競爭的國內市場。
國內市場很大,縫紉設備的生產者和銷費者的地域距離很近,生產者把產品送到使用者手中方便,如果質量不好即可退換,這交易過程的費用很少,所以進入市場的門坎低,竟爭激烈。再加上縫紉設備制造的門坎也低,縫紉設備的生產制造商太多了,不良殺價競爭使得國內市場無利可圖。因此高林避開國內市場,在國內的銷售業績僅占其總體營業額的20%不到。前幾年還低于15%。高林不去做殺價競爭的國內市場。
4.中南美洲銷售業績占其總體營業額的50%。----獲利重心。
細讀高林的財報,既可看出歷年外銷比例,都在80%左右。外銷市場最大的在美洲,占其總體營業額的50%。既使知到中南美市場這么好的資訊,國內同行也很難模仿加入競爭。-------需要在美國邁阿密成立美洲銷售分公司。
一般小型的縫紉設備廠沒這財力去美國設立據點,但大的同業公司已在操作。
因為中南美洲地離中國遠,每國家個市場又小,一定要把大量的貨庫存于美國邁阿密,接到客人定單后即可處理出貨,以節省運輸時間,及立時處里客戶抱怨。中捷/杰克都已有美國的銷售代表,其他企業同行就別想分這塊餅。
當然,有縫紉機銷售經驗,懂得縫紉設備電腦自動化,懂西班牙語人才,也是成功搶占市場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