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工荒”遭遇“就業難”
一邊是“用工荒”,一邊卻是“就業難”。眼下,在服裝行業人才市場上,供需發生了錯位,勞動力的“匱乏”與“過剩”同時在上演,崗位缺口難以在短期內填補。
設計人才僧多粥少
對于想創造品牌的服裝企業來說,設計人才不可或缺。但現階段,國內大多數服裝企業仍處在資本積累的最初發展階段,在這樣的行業發展背景下,高校大量培養的毫無相關工作經驗的設計類人才很難在畢業后馬上尋覓到合適的施展才華的職業發展平臺。
過去兩個月,服裝設計開發類的崗位尤其受到廣泛關注。相關調查顯示,“平均薪酬較高”和“職業發展前景較好”,是求職者蜂擁而至的最主要原因。這不僅催生高校批量培養服裝設計人才,也吸引了不少在職的服裝人才朝設計類崗位轉型。
“公司每放出一個設計類職位,通常都會有成百上千的求職者應征。”服裝企業招聘助理Rebecca表示,雖然應聘者眾多,但真正具備服裝設計師資質的人才卻并不多。據她透露,除了要具備5年以上服裝設計相關經驗之外,一般服裝企業對人才的學歷、對品牌的認知、設計風格等都具有較為明確的要求,而要找到符合所有條件的求職者,可謂是“大浪淘沙”。
Rebecca建議求職者可以從最基礎的“設計助理”崗位開始做起,在積累經驗的同時,進一步加深對品牌的認知,形成自我的設計風格,尋覓合適的職業發展路徑。
從統計數據來看,目前各個服裝企業的設計師助理人才儲備都較為充裕。近一個月內,某招聘網站上服裝企業總共發布的“設計助理”職位不到3000個,但對該職位有意向的人數則達到4萬人次,足以證明該職位的競爭不斷加劇。
一線管理良才難覓
國內的服裝行業以家族企業、民營企業為主,現有的生產管理、技術人員大多以經驗型為主,過去幾年中,對人力資源部門的重視度不高,所以企業通過常規招聘途徑找人顯得比其他行業更為困難。而隨著國內服裝企業的重新定位,具有國際品牌工作經歷的一線管理人才如今最受青睞,其中業務跟單、零售、視覺陳列等管理人才較為緊缺。
在著名零售服裝品牌擔任了3年助理店長后,顧俊奇最近接到獵頭的電話。“是國內的服裝品牌正在挖人,獵頭承諾只要我能跳槽過去,不僅薪酬有所增長,而且一過去就是店長級別。工作兩年后,還可能有機會擔任區域經理。”就在他向公司提出辭呈時,才了解到好幾家專賣店的店長或是店長助理都紛紛有意向跳槽,而普遍較高的學歷、較強的管理理念、對市場流行趨勢的敏感度,以及知名國際品牌的工作經歷,正是國內服裝品牌瞄準他們這批人才的主要原因。
服裝企業招聘助理Rebecca表示,除了零售類管理人才之外,業務跟單管理人才能夠在前期開發環節中,通過預測市場潮流、與供應商進行成本價格談判,全面監控跟單的整個過程,幫助企業在競爭中取得先發之勢。“目前國內的服裝企業廠商雖然眾多,但與國際品牌相比,在規范科學的流程管理上還有很大差距。尋覓具有國際品牌工作經驗的人才,能夠幫助我們在最短的時間內,對內部管理流程進行有效監控和改善。”
銷售人員流失嚴重
對于所有國內服裝企業來說,目前最大的人力資源困境無疑就是銷售人員的缺位。據招聘網站公布的數據顯示,年后以來,各家服裝企業的門店銷售人員數量始終不足,而人員工作強度高、流失率高、穩定性差,成為困擾企業的癥結所在。
外來務工人員陳佳婧表示,自己曾是一家服裝店的店員,但由于店長規定雙休日和國定假日需要加班,酬勞又低,因此做了不到三個月,自己就主動辭職走人。
作為服裝行業的從業者,Rebecca坦言行業的整體薪酬較低。“作為勞動密集型行業,提高工資、改善福利,可能會讓企業面臨利潤減少,甚至虧損和破產的窘境。所以,現在我們只能做到以環境留人,以待遇留人,以感情留人。”她表示,目前各大服裝企業已經紛紛意識到實施人本管理是大勢所趨,也唯有如此,才能夠解決銷售人員難覓的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