樅陽服裝產業凸顯規模效應
東部沿海紡織產業千帆競放搶灘樅陽,樅陽紡織服裝產業規模不斷壯大。據統計,截止今年初,全縣服裝企業已達400家,其中年產值300萬元以上的企業150家,行業年產值達10億元,從業人數2萬多人。
隨著示范區建設的強力推進,樅陽的區位優勢和勞動人資源優勢凸顯。大型名牌服裝企業落戶樅陽的同時,積累了一定的管理、技術、資金、人脈等資源的在外樅陽籍人士也紛紛回鄉創業。在樅陽,服裝行業已成為全縣企業集聚度最大、產業集群度最高的主導產業之一,并初步形成了以開發區為中心的大型企業,以義津為中心的中等規模企業,以橫埠、湯溝、老洲、項鋪等為中心小規模企業的格局。特別是一家服飾企業注資3.5億元,企業投產后年生產羽絨服300萬件,填補了樅陽服飾企業完全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空白。
為推進服裝產業轉型升級,今年初該縣招商局、縣企聯、服裝協會組成兩個調研組對全縣各地的服裝企業進行調研,并提出具體措施。大力發展品牌,扶持一批有條件的本土企業實現從來料加工型向自主品牌型轉變;將一些基礎較好、服裝企業規模較大并相對集中、勞動力資源豐富的鄉鎮,如義津、橫埠、湯溝、老洲等申報“服裝產業專業鎮”和“服裝生產基地鎮”;還引導小型企業進行資產重組,抱團抵御市場風險。同時打造服裝行業商務平臺,設立對外窗口,提升樅陽服裝行業的整體形象。
進入“十二五”開局之年,示范區建設和工業化城鎮化加速推進,樅陽服裝行業更是進入了大有可為的黃金發展期。該縣以服裝協會為紐帶,企業間“抱團”合作,加大承接泛長三角地區產業轉移力度。目標是到“十二五”末,形成樅陽服裝行業年產值千萬元以上的規模企業達200家,其中擁有自主品牌的企業不少于20家,產值億元以上的大型企業5家,行業年生產總值達40億元,稅收3億元,從業人數達5萬人;真正實現服裝產業由數量型向質量型轉變,樅陽縣由服裝大縣向服裝強縣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