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強:鞋企外貿,請考慮通脹因素
哈姆雷特有句知名度很高的臺詞:“生,還是死,這是個問題。”對于依靠外貿的鞋服企業來說,接單還是不接單,在通脹背景下同樣是個大問題。
“不接單等死,接單找死”
日前,第109屆中國進出口商品交易會謝幕。據廣交會新聞發言人劉建軍介紹,本屆廣交會出口成交368.6億美元,較上屆增長5.8%。如果剔除通脹的成分,很難說此屆廣交會出口有所增長。據本品牌觀察員譚儒調查,本屆廣交會鞋企外貿交易冷清,意向訂單成交量同上期比較有所下滑,許多參會鞋企格外郁悶,他們覺得訂單價格越來越不理想,客商觀望徘徊,即便是接上單也焉知禍福。
杰杰服飾副總經理何炎燦告訴觀察員譚儒,人民幣升值、原材料上漲、用工成本激增猶如三座沉重的三座大山,重重地壓得中國鞋服企業身上,使之難以喘息。為了維持企業運行,一些鞋服企業不得不接受了風險性很大的外貿訂單,使本來鞋服外貿僅有的“刀片利潤”更加稀薄,避免鞋企因原材料價格稍漲便會虧損。考慮到通脹因素,鞋服外貿企業目前面臨著“不接單等死,接單找死”的尷尬。
接短單,慎接長單
據調查,在本屆廣交會上,多數參展企業接短單,長單交易十分謹慎。一方面,以前下單的豪爽客戶現在變得小氣,都要溝通很多天才定下來,另一方面中國鞋企喜歡接短單,慎接長單。據不完全統計,在本屆廣交會的鞋企訂單中,短單約占85%,長單約占15%。
去年以來,國際大宗商品進入新一輪上漲期,原油、鐵礦石、塑料等主要工業原料漲幅在20%到80%不等。許多鞋企負責人對物價飛漲心有余悸,對抑制通脹的效果并沒有信心。同時,一些鞋企負責人認為人民幣依然會保持升值態勢,所以盡量避免接長單。
布局,必須考慮通脹因素
據調查,目前國際市場需求沒有大幅上升,同時,中國鞋服業的制造優勢漸漸減弱,南美、東歐等地與中國的鞋業制造差距越來越小。出口鞋品價格大幅上揚將使鞋企失去市場競爭力。目前,原材料、人工成本、運費增長、貸款利息增加等因素導致制鞋總體成本上漲了20%到30%,出口產品必須提價10%以上才能保持盈利,如果出口產品不能提到10%,外貿只好放棄訂單不做。
由于產品出口困難,一些外貿企業開始重新進行戰略布局,他們渴望優化外貿結構,發展自主品牌,提高出口產品附加值,提升生產工藝水平,減少資源浪費。即便外貿鞋企有這么恢宏的理想,本觀察員譚儒還是以為,以上理想并非能夠極速實現的,還需要時間來對沖,鞋企在布局的時候必須考慮到通脹因素,因為通脹是危險的也是不可預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