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外貿重現“百億順差”
在遭遇首個外貿 “逆差季”之后,4月份,我國出口總額卻突創歷史新高,外貿順差也隨之高升,并超過百億美元。
5月10日,海關總署發布數據,4月份,我國進出口總值為2999.5億美元,增長25.9%。其中出口1556.9億美元,增長29.9%,刷新了去年12月創下的1541.2億美元的歷史紀錄;進口1442.6億美元,增長21.8%。當月貿易順差114.3億美元。
據海關統計,前4個月,我國進出口總值突破萬億元。其中進出口呈現均衡增長態勢,出口增長27.4%,進口增長29.6%,累計貿易順差102.8億美元,減少32.8%。
受益于新興市場的開拓,我國對俄羅斯等新興市場國家的出口額同比增長高達40%以上。
新興市場支撐強勢出口
在出口商品中,前4個月,我國機電產品出口3197.6億美元,增長22.9%,占同期我國出口總值的57.6%。同期,傳統大宗商品出口平穩增長,其中服裝出口395.7億美元,增長22.9%;紡織品出口289.3億美元,增長34%;鞋類出口119億美元,增長22.9%。
從主要出口地看,中國對俄羅斯、巴西,以及印度尼西亞等新興市場國家的出口額同比增長高達40%以上,而對歐盟、美國等傳統發達國家則維持在30%左右的平穩增長。
國海證券宏觀經濟分析師鄒璐表示,我國4月出口結構有較大改善,包括對新興國家的出口比重上升,避免了發達國家經濟恢復緩慢的負面影響。
企業層面也有相同的感受。珠海飛龍電器公司總經理黃朝龍表示,該公司在本屆廣交會上的訂單大幅增長主要來源于南美、東盟國家等新興市場。飛龍電器原來以歐洲市場為主,本屆廣交會上歐洲市場回暖緩慢,而新興市場則成交活躍,哥倫比亞等南美市場得到大幅拓展。
加拿大皇家銀行經濟學家杰克遜對此認為,最新貿易數據顯示中國的出口繼續受益于人民幣匯率的支持,雖然人民幣兌美元匯率正在溫和走堅,但兌其他貨幣還是在走軟。
“高順差”或推高匯率
我國今年一季度出現了6年來第一個外貿“逆差季”,3個月累計錄得貿易逆差10.2億美元,3月順差僅為1.4億美元。但4月單月,我國外貿順差就直線升至114.3億美元。
交行金研中心研究員陸志明表示,貿易順差擴大的主要原因是進口增速明顯回落。從2011年3月到2011年4月,出口規模大幅上升35.86億美元,而進口規模下降78.97億美元,因此貿易順差大幅上漲。
4月,我國進口總值為1442.6億美元,雖同比增長仍能至21.8%,但環比3月的創紀錄數據則有所下滑。
從進口商品結構分析來看,大宗商品進口受國際價格上漲的影響更趨顯著。1~4月我國鐵礦砂進口2.3億噸,增加9.5%,進口均價為每噸157.6美元,上漲53.9%;原油進口量增長9.1%,進口總金額也上漲了39.8%;大豆進口1484萬噸,減少2.6%,進口均價為每噸576美元,上漲27.5%。
鄒璐指出,前期進口快速增長主要與進口大宗商品價格上升有關,但這種價格上漲必然會抑制進口需求,所以進口增長難以持續,并出現較快下滑。
業界判斷,高順差的重現或將引來美國方面對人民幣匯率的更多責難。杰克遜表示,考慮到貿易權重,人民幣匯率在過去半年多少還是走軟了一些。4月貿易數據,很可能促使美國政府在人民幣升值問題上進一步對中國施壓。
不過,陸志明認為,預計5月份貿易順差將會出現下降,因5月份進口同比增速可能會有所回升??傮w來看,全年貿易順差收窄的趨勢仍將延續,預計2011年全年貿易順差可能會收窄到1200億美元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