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口市場回暖 鞋等企業訂單數量琢磨不定
昨日,第109屆廣交會第三期已進行到了第三天。據悉,第三期廣交會有240家泉州企業參加,分屬紡織服裝、鞋、箱包等行業。記者采訪了解到,成本上漲是我市參展企業當前面臨的最主要困難。業內提醒,面對復雜的出口形勢,企業應密切關注區域市場的政策變化,抓住商機,拓展新的業務增長點。
鞋業 反傾銷終結搶抓歐盟訂單 “今年3月31日歐盟正式停止對中國生產的皮鞋征收反傾銷稅,這一政策調整對皮鞋出口企業來說是一個機遇。”泉州市恒泰鴻偉鞋業有限公司黃副總告訴記者,他們主要出口各類休閑皮鞋、皮靴,歐盟停止向中國生產的皮鞋征收16.5%的高稅率,這意味著我國皮鞋產品進入歐盟市場的門檻有所降低,“本屆廣交會上遇到一些過去有貿易往來的歐盟皮鞋客商,重新與這些客商建立貿易關系是今年的一大目標”。 記者從廣交會官方網站獲悉,今年來自美洲和印度的采購商大增。據廣交會組委會的統計數據顯示,截至5月2日,本屆廣交會到會采購商達231899人,其中到會的亞洲采購商最多,達129603人,比第108屆增長9.4%。其中,美洲采購商到會人數38180人,比上屆增加16.2%;印度采購商到會人數10957人,比上屆大增43.9%。更多新興市場采購商的到來,為泉企拓展這些新興市場提供了更多機會。 不過,黃副總坦言,雖然目前企業不用為訂單發愁,但利潤率并未提高,其中一部分原因就在于人民幣的持續升值,目前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已經突破6.50關口。粗略計算,去年6月至今,人民幣升值幅度已達5%;今年以來,人民幣也已升值逾1.8%。 服裝業 談判期延長拒接長期訂單 “今年服裝企業的報價普遍上漲15%—20%。”泉州一參展紡織企業負責人楊先生稱,“一些國外客戶對企業的新報價無法接受,而企業若接受客戶的還價又沒有利潤。過去如果客戶對一款樣品感興趣,從打樣到下單最快只要一個星期,而現在雙方在價格上一直談不攏,談判期大大延長,有時一筆訂單能談上一兩個月。” 采訪中記者了解到,由于棉價演繹“過山車”行情,紡織企業今年接單更加謹慎。棉價大幅波動困擾著紡織企業。未來棉價會不會大漲,漲幅多高,企業心里都沒有底。因此,本屆廣交會上,不少紡織服裝參展企業拒絕接生產周期在三個月以上的長周期訂單,避免棉價漲幅過高而虧本。 “企業要從‘找訂單’向‘選訂單’轉變。”楊先生說,假設企業同時接到兩個客戶的訂單,A客戶要三個貨柜的量,B客戶只要一個貨柜的量,雖然A客戶的利潤稍高些,企業也應優先選擇B客戶,因為生產一個貨柜的貨物所需時間較短,用料也較少,若原料大幅漲價,企業所承擔的風險相對較小。 箱包業 訂單量大增擔心規則有變 “本屆客商比上屆增加20%左右。”泉州一箱包企業外貿部李經理笑著說,由于成本上升,今年企業將報價提高10%左右,但并未抑制海外采購商的熱情,“出于對通脹和工廠生產負荷的擔憂,今年春節后,一些歐美老客戶加大了訂單量,預計今年訂單量有望增長一至兩成”。 李經理表示,近年來石油價格不斷走高,帶動了滌綸布等箱包主要原料價格的上漲,同時,員工的工資成本也普遍上漲,成本壓力有增無減,企業期盼國家不要對出口退稅等政策進行大的調整,目前箱包的出口退稅率為15%,若下調,企業的成本壓力將進一步加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