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工繼續外移 一季度出口增速超預期
根據海關總署日前發布的最新數據,2011年一季度我國紡織品服裝累計出口486.27億美元,同比增長23.96%,其中3月同比增長超過50%,增速較1-2月份的13.56%顯著回升。但業內人士認為,實際出口大幅增長雖然對棉紗和棉花價格產生一定支持,但是當前內外棉花價格及紡織原料價格的上漲對紡織行業產生較大壓力,行業形勢依舊不容樂觀。
一季度增速超過市場預期
據海關統計,2011年3月中國紡織品、服裝行業扣除美元價值變化的實際出口同比繼續保持較高水平,帶動整個一季度平均增幅大大提升,超過市場預期。
今年一季度我國紡織品出口額達到 201.65億美元,同比增長32.71%,服裝及其附件出口284.61億美元,同比增長18.42%。和2月的低迷相比,3月份的紡織品服裝出口165.7億美元,同比增長50.6%,其中紡織品出口78.98億美元,服裝出口86.71億美元,分別同比上漲56.44%和45.59%。
今年2月,我國紡織品服裝出口額為104.43億元,環比下降51.70%,同比減少18.02%。在經歷了2月大幅下滑后,3月紡織品服裝出口又迎來了大幅回升,一季度強勁增長24%,超出市場預期。申銀萬國指出,盡管3月的增速回升在預料之中,但2011年前3月紡織服裝出口額累計增速為24%,還是超出了之前市場預期增速為10%到15%的幅度。分析人士表示,此次月進出口雙雙強勁反彈,超出市場預期,而貿易收支恢復小額順差顯示貿易趨于平衡,有助于緩解人民幣升值壓力。
服裝加工產業繼續向外轉移
今年一季度以來,我國紡織品出口增速依然高于服裝,成衣加工等部分勞動密集型產業有往東南亞轉移趨勢,但面料等技術含量較高環節仍保留在國內,未來這種趨勢將愈加明顯。
2011年前3月,紡織品累計出口增速為32.7%,服裝累計出口增速為18.4%,紡織品出口增速自2010年以來一直高于服裝。申銀萬國認為,隨著中國的勞動力成本上升,使得成衣加工等部分勞動密集型且低價值鏈的生產環節,正逐漸轉移到東南亞等地,但是紡織品面料這些具有技術含量的產業鏈環節依然保留在國內。今年以來,國內外的品牌服裝企業均加大了海外代工生產的力度,部分紡織品面料從我國出口到東南亞,再做出服裝成衣后轉銷至歐美、日韓等地。業內人士認為,中國在紡織品服裝出口產業鏈中的位置正在逐漸發生變化,而未來這種趨勢將更為明顯。
棉價高漲埋伏成本壓力
一季度漂亮的出口數據足以證明,隨著歐美國家出現消費復蘇,我國紡織品服裝出口形勢已經出現好轉。但由于棉花原料價格再創歷史新高,且國內用工成本高企,使得紡織企業依舊面臨多重壓力,行業形勢不容樂觀。
“由于2010年全球棉花的供應偏緊,在國際通脹壓力不斷加劇的背景下,棉花及其他紡織原料成為國際資金炒作的對象。”東方艾格分析師馬文峰表示,3月國際、國內棉花和紡織原料價格再創歷史新高,給中國紡織行業帶來了較大壓力。數據顯示,3月國際棉花價格月度均價達到5116美元/噸,國際期貨價格4678美元/噸,進口紡織用化纖原料價格達到3368美元/噸,均為歷史新高。國內棉花價格現貨價格60684元/噸,期貨價格30716元/噸,同比分別增長了97.48%和88.31%;環比上漲 2.14%和-4.93%。
“盡管棉花價格的大幅上漲對棉花的生產會產生一定的帶動作用,但是下游需求產生遏制作用,同時對紡織行業的利潤產生明顯的抑制作用。”根據中國棉花網日前的一項調查,原料價格大幅上漲、對后市信心不足以及終端消費需求不足,是下游紡織市場較為低迷的三大原因。同樣帶來壓力的還有大幅增加的勞動力成本。
7成紡織企業表示招工困難,近9成企業表示工人工資較上一年大幅增加。根據馬文峰的監測分析,3月紡織品服裝企業的實際加工利潤率預計降低到了2.94%的較低水平。同時,由于棉花等原料成本大幅上漲和人民幣升值加快,中小企業將難以支撐,產業資源將加速向大企業流動,出口企業兩極分化將加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