匯率持續上浮——臺灣縫企經歷經驗談
目前,我國人民幣的匯率管理制度是一種“有管制的浮動匯率制度”。當人民幣匯率浮動時,在短時間內就可影響到縫制機械的行業利潤。有外銷出口的企業,收入迅速減少幾個百分點,意味著利潤可能減少兩位數%,對微利行業的打擊會更大。在未來人民幣如果繼續升值,縫制機械業的現有利潤將持續降低,這是顯而易見的。
前段時期,人民幣匯一直呈貶值勢頭,在這個階段,相關的出口制造業都會獲益,他們的出口競爭力很強,兌換回來的人民幣也多,根本不需考慮風險問題。如今,匯率開始升值,對未來的外貿影響會怎樣?我們將如何應變?中國臺灣地區的同行的經驗如何?他們有沒有相同的經驗可借鑒?
一、臺幣與臺企,在多變中的生存對策
臺幣對于美元升值,在幾十年間,上下浮動如干次,由1987年開始,36元臺幣兌換一美元,一直升到最強勁的25元臺幣兌換1美元,隨后,現價匯率又回到32元臺幣換1美元,如今,臺灣匯率又有新的變化。在臺幣匯率不斷的浮動變化形勢下,臺灣縫企如何應對?應對之法結果怎樣?總結如下,以此借鑒。
1、隨行就市——提請漲價
1987年,臺幣升值之時,中國臺灣地區當時有一種預售外匯制度,即可先與銀行訂契約,把將要收回的外匯先賣給銀行,采用此法,可降低或規避匯率浮動造成的可能損失。但對于小規模公司,沒有能力操作外匯預售,智能聽之任之。經驗談:在升值到5%~6%左右時,就把價格上調2%~3%。匯價再升上5%之時,再和客戶商議,價格上調2%左右。價格若不提升,沒利潤,生意也白做,不如不做。客戶若沒法適應我方調價,那就不賣了,只得放棄這筆業務。所以,現在大陸遇到人民幣上浮,2%那只是小意思,因為世界上貨幣浮動2%~3%太普通了。要等到升值5%~6%左右,才可以有動作,向客戶調價。 而純做內銷的中小企業,因許多用人民幣報價銷售,就不會受人民幣升值的太大影響了。臺商在臺幣升值之時,能做的也只是向客戶提出漲價的要求,至于協商得到多少回應,那就看各個公司的實力,有實力的就敢做,沒實力的只得自己消化成本。
2、優化成本——降低價格
由于大陸的零件制造商價格比臺灣地區低,因此許多臺商會要求臺灣地區供應商降價,否則就轉向大陸采購。這種降低成本方式主權操控在自己手中,一下子許多采購單位都到中國內地設點,或是自設工廠加工,降低零件成本。
3、科學管理——價值工程
利用價值工程,仔細分析零件結構功能以降成本。由于縫制設備制造業大都是低層次的組裝廠,沒有人力作價值分析,且有時改變一些零部件的結構,會影響產品功能,故沒有人在這方面下功夫。這種能力,只有中型以上的企業才有,一般的縫制設備廠沒有人會考慮施行這種方法。
二、內地與臺區,應對各有各著
現在人民幣升值之時,與臺幣當年的狀況有所不同,國內的縫制設備廠可以區別對待。
1、與客戶交涉以提高價格
許多廠方都怕流失訂單,而客戶又看準了供過于求的市場,故不予答應出更高的價格。除了少數幾家有名望的廠商可調高一點價格,中國內地大部分的縫制設備廠只能自己承擔匯率的損失。
2、雙刃雙鋒——強壓成本
現在所有的零件生產原料供應大都在中國內地。到目前為止,尚未在境外找到更便宜的原料、更便宜的零件供應。一味地要求現有的供應商降價,其后果是偷工減料的零件和品質低劣的原料,會造成致命的打擊。
3、提高素質——拓展營銷
在人民幣的升值形勢下,對于縫制設備行業的制造商來講,其影響是經營能力差、管理薄弱、靠微薄利潤維持生計的廠商將被淘汰。升值2%只是一個訊號,預計未來10%~15%的升值幅度將在不久的將來,給業界帶來“洗牌”效應。為了轉變這種狀況,唯一可行的方式是要注重企業經營的基本功,即提高銷售人員的素質。
20年前要獲得客戶資料相當困難,往往要派人出國參展、拜訪以及探聽同行機密,才可以找到客戶。現在網絡發達,找尋客戶的困難度及昂貴費用一下子降低許多,但也需要有高素質的業務人才來擔當,例如,在中國內地采購零件,筆者有接到縫制展會的業務員邀請,,電話,有接到展會搭建單位的推銷電話,但卻未接到零件供應商向筆者推銷零件原材料。展會及搭建展臺的業務員,屬于服務業,他們素質高,千方百計地搞到公司名單展開“轟炸”。而縫制機械零件是機械制造業,此行業缺乏高素質業務人才。其實這些人只需上網站察看公司的產品資料,就能知道需要什么零件,這么簡單的工作,很少有人來做。
4、現代企業——以人為本
中國內地許多廠正處于發展階段,一般的廠房整潔度不夠,老板仍然是第一代金加工出身,缺少企業管理的經驗。現在中國臺灣的企業界,都注重將工作地點安排在方便員工的地方,尊重員工,把公司當作大家共同經營的集體,而不是把公司視為私有財產。
5、金剛鉆頭——持家撐業
機械業的品質很大部分靠精密設備制造出來的,沒有好的設備可以說達不到所要求的精密度。在許多零件廠,設備很多,卻都是一大堆粗制設備,這種以量大利薄取勝的經營方式,已無法面對未來的競爭。俗話說:好馬配好鞍。慢慢累積買進一臺一臺的高精密度設備,有了好的設備才能創造出較好的利潤,所以,累積投資很重要。
6、先進領先——緊盯目標
最近,不少中國內地的大廠已開始生產電腦三自動平縫機、電腦控制打結機、鐳射切割機、電腦打版切割機等等高檔設備,這些原來被歐美日所霸占的市場,很容易就被國內價廉物美的產品所攻占。向歐美日商產品挑戰,這些產品利潤豐厚,即便是在人民幣升值10%~15%之時,仍然有較高的價格優勢。這個領域已超過臺商的制造能力,真正地跳出廉價品的形象。
中國的縫制設備行業,已不會再有10年前“普天同慶”的盛景。現在的人民幣升值,使得行業內逐漸呈現優勝劣汰態勢,經營不善的企業擔憂利潤被匯率吃掉而難以生存,而“健康”企業則慶幸可以利用升值機會,花較少的人民幣買到所需的精密設備作投資,同時可聘請國外優秀人才為自己企業效力,從而打入國際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