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營縫企的自我關注及自我糾正
民營縫機企業一直以來都是我國縫紉機行業的頂梁柱。近年來,政府在政策方面給予了很多優惠,使得民企的發展較為順利。但想要擁有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我們的民營縫企除了目前存在的競爭力與規模不成正比的問題亟待解決之外,還有幾項問題必須予以充分的重視,并及時糾正。雖不能說全部,但其不良影響確是反映在該階層領域。
關注一,誠信度不高。在現階段,大多數的民營縫企還是中小型企業,其誠信度與其競爭力的高低之間不存在明顯的關系。在“誠信成本”不高的情況下,部分民營縫企帶有很強的機會主義色彩,靠一項優惠的政策或者打政策的“擦邊球”的方式來取得效益。
關注二,耐不住寂寞。某些民營縫企定位不準,在還沒有“做強”的情況下,就過早地注重“做大”,不斷地進行橫向兼并,而其資產收益率、利潤增長率等成長性的指標則都相當低。創業起點本來就低,還不把力氣使在關鍵的地方,怎能獲得競爭力?
關注三,創新力不夠。這種情況多數存在于小型的民營縫企,一味地模仿使企業的創造力不斷萎縮,最終失去創新能力。
那么,在縫機市場日益開放,競爭也日趨激烈的情況下,民營縫企如何才能培養出競爭力?很重要的一點就是企業要學會留住并用好人才,因為人才是企業打造核心競爭力的關鍵之一。特別在今天“縫工荒”的背景下,縫企經營者們更要懂得惜才。很多縫企往往花了很多時間去培養一名技術工人,到頭來卻為他人做了嫁衣。要留人,就要轉變員工的角色,改變縫機工就是做體力活的傳統思想,培養員工掌握知識的能力,最好能對員工的知識和技能做動態的記錄和整理。再就是做好技術的傳承,盡量防止技術工出現斷層,一旦人才流失還要做好彌補空缺的工作。要堅持以人為本,進一步深化民營企業制度變革,提高民營企業的管理水平。通過人性化的管理方式發揮員工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實現個人目標和企業目標的契合。加強人才培養意識,培育創新激勵機制,提高民營企業的人才競爭力。
此外,要重視企業品牌建設。要強化誠信意識和加強法制環境建設。要充分發揮和有效利用中國縫制機械協會提出的自律管理。切記不能頭腦發熱,不要輕易涉足那些自己并不擅長的行業,把主要精力放在新產品新技術的開發上。
真正的競爭能力必須通過不斷進取才能得到延續。如果一個企業長期處于故步自封的狀態,保持競爭優勢只能是癡人說夢。真正擁有競爭能力的企業不會拘泥于一招一式的爭奪,而是更看重深思熟慮的謀篇布局,而當它開始發力的時候,對手會感到其長期積累的巨大威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