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縫制機械產品技術應用與創新勢頭強勁
縫制機械結構龐大門類眾多,全部種類約有6000多種,其中常用機械有4000余種。我國生產的縫制機械品種有1500多種,常用的有800多種。
縫制機械按功能可分為幾大系列:平縫機、包縫機、繃縫機、封包機、鎖眼機、釘扣機、套結機、電腦繡花機、撩縫機、毛皮拼縫機及其他設備。每個系列中,根據縫制要求的不同,又可再次細分。
如平縫機根據應用領域的不同,可分為家用機和工業機兩大類;根據速度不同,可分為高、中速;根據面料不同,可分為普通型、厚料型、皮革型;根據線跡不同,可分為鎖式線跡和鏈式線跡;根據機針數不同,還可分為單針、雙針或多針等等,再加上各種附加功能,就形成了一個龐大的平縫機樹狀結構系統。
一、新材料、新技術使縫制設備功能極大拓展——原發創新的技術發展模式使德日仍據高端
隨著機械工業的不斷發展,在新能源、新材料、新工藝和新技術得到不斷發展的背景下,縫制機械不僅種類在不斷的豐富,功能也得到了極大的拓展。從原料上看,輕合金的使用讓機身變得越來越輕巧,新材料的應用提高了縫紉機的使用壽命;從外觀上看,人性化的工業造型設計讓縫紉機更加美觀、高檔、實用;從工藝上,精加工、噴涂、包裝、熱處理以及新加工設備的應用,使產品的工藝更穩定,保證了產品的質量。為適應面料的要求,縫紉機從縫線的張力、針同步送料到上下差動送料的功能越來越完善,并且向微油、無油潤滑的方向發展。
在高附加值、自動化縫制機械產品方面,德、日等企業仍然牢牢掌握著核心技術。他們開發、研制并應用其他工業和電子領域的新技術,開創了縫制機械電子化、自動化、集成化的新時代。目前,大部分企業還把研發保留在本國的總部,原發性的、創新性的發展模式是他們的制勝法寶,這使得它們在世界高端縫制機械市場一直占據著重要地位。
二、國產縫制機械整體水平顯著提高——“中國制造”成質優價廉代名詞
盡管與世界高端技術之間還存在差距,中國縫制機械在近幾年內仍得到了飛速的發展。曾經,因為坯件加工工藝水平落后,致使產品的穩定性不夠,給客戶留下了不太好的印象;因為涂裝工藝不成熟,產品的外觀差,也讓客戶避而遠之;關鍵零部件的精度和穩定性欠缺使整機的整體性能大打折扣,“madeinChina”幾乎成了價廉質低的代名詞。
但是,從上個世紀90年代開始,國內縫制設備企業對于產品技術和工藝的吸收和掌握已經達到了一定水平并穩步提高,具有了自我轉化和創新的能力,產品從原料、工藝到外觀、性能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