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節約型社會對縫制設備業影響
不論用什么標準來衡量,服裝機械及縫制設備行業市場都是一個正在高速增長的市場。在高速增長中,如何解決“資源節約”是整個行業需要面對的問題。新興標準 產業航標近期人們關注的建設“資源節約型”社會這一主題,成為中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現代化建設的重要目標與戰略舉措。而目前上海市提出在工業園區的建設中用萬元工業產值能耗、萬元工業產值水耗等物質強度指標衡量和選擇入區產業,這是在建設資源節約型社會方面有科技創新和體制創新意義的可貴探索。對于制造業的服裝機械及縫制設備行業而言,這一政策措施的出臺與實施并不影響國內縫制行業加強技術革新及市場拓展的步伐,相反,它將引導行業不斷向節能、環保、安全、高效方向進軍,從而帶動服裝產業進一步走節能高效之路,帶動產業鏈的良性循壞。按照新興標準作好充分準備,在招商引資時,具備高能效比的縫制行業必定首先擺上地方政府決策的天平。
近年來,隨著國際直接投資額和產業轉移規模不斷擴大,國產的縫制企業作為制造加工業的一部分,通過技術革新與人才的培養,與國內其他勞動密集型產業一起逐漸融人到國際產業轉移的序列中去,加快了我國的工業化進程,推動了我國的產業技術水平提高和產業結構升級。國內國際大環境的影響,給競爭激烈的國產縫制機械行業在占領國內外生產銷售市場的過程中,無形中多了一張人場券。
一、技術先行 節能有效
在建設資源節約型社會的進程中,必然對縫制機械制造產業建設成為一個節能、節地、節材型的經濟體系提出更高的要求。眾所周知,縫紉機的基本工作機件由機架、臺板和機頭三部分組成。普通家用縫紉機乃至國際上最先進的工業用縫制設備,其機殼體和大部分零件一般都以鑄鐵為主要原料,近年來,隨著新材料的不斷涌現,縫紉機產品中的鑄鐵零部件的比重發生了較大的變化。熔、型砂處理、造型、型芯制作、澆注、鑄件清砂等鑄造工藝流程,由早期的幾乎全憑人力和個人手藝進行生產,經過群眾性的技術革命、技術革新,生產過程實現自動化生產,對焦灰、生鐵塊、舊鐵、廢鋼、石灰石等原料能效比降低,縫制產品的質量日益穩定,產量不斷提高。
隨著鑄造工藝、沖壓工藝、表面處理三大基本技術的發展,縫制機械生產過程中原材料及能源的損耗不斷降低,勞動強度進一步得到減輕,生產效率日益提高。
二、由此及彼 互為促進
據悉,今年前兩個月,機械工業主要產品產量的增長出現結構性變化,技術含量高、節能環保產品、高技術含量產品都在呈快速增長態勢,縫制生產產品呈現出同樣的特性,這對下游服裝制造產業的結構調整、提高能源的投入產出效益,均起到技術上支持和質量上保證。反過來說,服裝產業始終保持較高的競爭力,為縫制行業開發附加值更高的技術提供廣闊的應用市場。譬如:最大記憶針數10000針,縫速2700r/min的寶石GEM1900Td型高速電子套結機,采用直接控制伺服馬達傳動,免除了過去馬達皮帶傳動,消除了噪聲等環境污染。新型高速S―720OA電腦直接驅動式自動切線平縫機,采用無供油新技術,解決了縫紉工廠一直以來最煩惱的問題――滲漏油現象嚴重地污染面料,降低了服裝企業的經濟損失。
縫制企業的技術更新不僅讓行業本身受益,而且直接帶動服裝行業的產業變革,促成縫紉工廠勞動效率的提高。這一點單從服裝生產縫紉工的人才市場由過去廠方挑選的賣方市場,變成工人根據生產的先進程度決定自己去留方向的買方市場中略知一二。隨著中國加人世貿組織和經濟全球化帶來的資本、市場、技術、服務及競爭的全球化,國際產業由勞動密集型產業向資本、技術密集型產業為主轉變,產業轉移被賦予更多的技術內涵。
行業內人都知道,集中行業優勢力量進行科技攻關和創新,突破縫制機械行業發展所急需攻克的技術難題,是中國縫制機械協會一直以來始終強調的重點工作之一。加快建成具有國際一流水平,集信息、研發、生產、銷售和培訓為一體的機電一體化縫制設備基地顯得尤為重要。目前正在建設中的上海國際服裝機械城和北京士多寶縫紉機城,借天時、地利、人和之優勢,努力將縫制大國“絲綢之路”的夢想變為現實,為建設“資源節約型”社會中的民族工業的振興插上騰飛的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