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智聚力,擎畫行業“十四五”科技藍圖(之二)
“十四五”是行業加快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時期,協會集行業之力,在技術、標準、市場等方面組織制定階段性發展規劃,旨在為行業發展明確新的方向與目標。其中,“十四五”技術路線圖作為統領行業未來五年科技研發層面的總方向、引領行業在新一輪科技革命中占領制高點的總綱領,備受矚目。
為了更好地將行業規劃與企業自身發展相結合,推動全行業科技創新、產品研發和質量提升。日前,圍繞“十四五”技術路線圖,協會組織行業重點企業專家舉行專題研討。現將部分專家的觀點整理刊出,希望為更多行業企業帶來借鑒和參照。
中國皮革協會 路華
首先從自動化角度,鞋包行業的機器換人,最主要的突破口就是從縫制開始。從純機械式羅拉車到花樣機,可以看做是1.0的升級。當前,企業自動化有了新的要求,需要進一步升級。參照“十四五”科技路線圖來看,如果能夠在自動化控制單元、縫制自動化流水線等層面實現突破,將有效解決鞋包企業的痛點。
其次從信息化角度,數字化轉型是皮革行業的剛需。具體來看,縫制環節如何無人化接入整個生產制造的MES系統、利用AI人工智能或圖像識別技術實現縫制成品檢測等需求日趨明朗,都是可以深入的方向。
此外,工藝本身的變革、材料的創新升級,都會對鞋包行業產生直接影響,也提醒廣大縫制設備企業關注相關方面的信息。
中國家用紡織品協會 阮航
隨著宏觀環境的變化和產業轉型升級進程的加快,家紡企業對縫制設備、尤其自身生產線技術改造的需求日趨旺盛。具體來看,首先是自動化,用成熟設備替代人工,企業對四邊縫、模板機等設備的使用評價較高。其次是穩定性,以設備保證產品的品質輸出,品牌企業尤為重視這一點。第三是數據化,通過設備實現數據實時采集,為生產布局乃至決策提供支撐。上述層面的需求,希望能夠為縫制機械企業提供一些借鑒。
標準 朱強
從行業當前發展現狀分析,在智慧工廠、關鍵零部件和刺繡機等方面,中國縫企技術日新月異,已經站在世界整體科技水平的前端,尤其通過對步進電機持續化倡導,在該類設備層面實現全球領先。但與國際領先品牌相比還存在一定差距,主要體現在設備品質一致性層面,建議在“十四五”技術路線圖中,引導縫企找準差距、補足弱項、明確方向。
“十四五”技術路線圖中第7條構建智能柔性縫制生產線,精準把脈當前服裝、家紡、皮革等下游用戶產業所面臨的發展共性難題,行業近年來圍繞這一方向持續發力,取得一定成效,也暴露出各自為戰、重復投入的一些問題。未來希望協會明確發展思路和方向,引導縫企摸清、深挖真實需求,因企制宜地去有針對性地實施開發和創新。
美機 王汝仁
路線圖中提出“補質量品牌的短板項目——開展零部件的質量提升”。作為完善的產業鏈上下游,整機高質量發展目標的達成,必須有作為根基的零部件供應體系作為基礎支撐。因此,應著重加強行業產業鏈各環節之間高質量發展的關聯性,尤其整零之間達成完成更緊密協作,探討可行的、細化的階段式發展目標,逐步實現兩者發展步調和程度一致性,從而協同實現最終的高質量發展。
行業專家 吳劍敏
阿里發布犀牛制造平臺項目,初步實現服裝行業智能制造與產業互聯網的融合。縫制行業將近有10家企業參與了犀牛智造項目的建設當中,這對行業信息化、網絡化和數字的發展起著積極的推進作用。在技術路線圖的編制上,一方面要在自動化智能化產品上進一步創新和發展,另一方面,要建立統一的數據結構及接口體系,制定智能化生產線的相關的統一的通用技術條件和規范,以便于更好的適應像阿里犀牛智造平臺這種發展模式,促進縫制行業在兩化融合,從而實現行業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