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智囊團進企“開良方” 紹興諸暨 構建科技協同創新體系激活發展新動能
“別小看這顆螺絲,它能減噪聲、延長機床壽命,提高紡織設備的效率及性能。”日前,在2020高校院所先進科技成果諸暨對接會上,浙江大學的申永剛教授針對紡織行業的“心臟病”開出一劑良方,讓前來“淘金”的紡織企業眼前一亮。路演一結束,瑪雅電器、信勝縫制等繡花機生產龍頭企業負責人迫不及待來到洽談區,與申教授進行深入交流。
申永剛口中的這顆螺絲,學名為新型防松裝配緊固件,是其團隊10余載的科研結晶,已應用在高鐵、航天航空等領域。紹興諸暨現有的繡花機已發展到單機20米長的先進機型,但仍存在同步軸芯很難同芯等問題,申永剛團隊對此進行了攻關。目前,該成果正在申請3項發明專利,并申報著作權。
當天的對接會上,包括浙江大學在內的來自省內外10所高校的專家教授,精選出與諸暨產業匹配度比較高的科技成果項目,就新材料、生產工藝、企業智能化管理等問題一一進行路演。“這是高校智庫資源精準對接產業發展升級的生動實踐。”諸暨市科技局有關負責人說,“科技智囊團”充分發揮專業優勢,通過出招、解惑、指路,直擊產業發展的“痛點”,破解制約諸暨產業發展的深層次難題,激活發展新動能。
申永剛等專家對諸暨產業的研究,源起3年前建立的諸暨科技協同創新中心。為提升源頭研究能力,諸暨市先后與浙江大學等8所高校共建科技協同創新中心。該中心建立以來,成員高校的專家教授們以各種方式走企業、進車間,深入調研諸暨企業創新創業中的難點問題,為各類產學研合作項目牽線搭橋,化解了一大批“卡脖子”技術難題,提升了該市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據統計,自2017年首輪共建協議簽訂以來,該中心已引進校企合作科技成果產業化項目97只,協作攻關企業技術難題300余項,總投資超1億元,累計發放產業化項目獎勵1100余萬元。
同時,諸暨以產業為依托多形式引進合作載體,拓展設立襪藝學院、珍珠學院、環保學院等“高校 特色小鎮”產業學院3家,推動諸暨創新發展研究院、智能制造先進技術研究中心、數字楓橋與治理創新研究中心等一大批產學研平臺相繼落成。“通過校地聯動,聚焦產業聯合攻關,打造發展共同體,實現技術研發、成果轉化、產業培育等服務交叉融合,助推諸暨產業高質量發展。”諸暨市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
申永剛口中的這顆螺絲,學名為新型防松裝配緊固件,是其團隊10余載的科研結晶,已應用在高鐵、航天航空等領域。紹興諸暨現有的繡花機已發展到單機20米長的先進機型,但仍存在同步軸芯很難同芯等問題,申永剛團隊對此進行了攻關。目前,該成果正在申請3項發明專利,并申報著作權。
當天的對接會上,包括浙江大學在內的來自省內外10所高校的專家教授,精選出與諸暨產業匹配度比較高的科技成果項目,就新材料、生產工藝、企業智能化管理等問題一一進行路演。“這是高校智庫資源精準對接產業發展升級的生動實踐。”諸暨市科技局有關負責人說,“科技智囊團”充分發揮專業優勢,通過出招、解惑、指路,直擊產業發展的“痛點”,破解制約諸暨產業發展的深層次難題,激活發展新動能。
申永剛等專家對諸暨產業的研究,源起3年前建立的諸暨科技協同創新中心。為提升源頭研究能力,諸暨市先后與浙江大學等8所高校共建科技協同創新中心。該中心建立以來,成員高校的專家教授們以各種方式走企業、進車間,深入調研諸暨企業創新創業中的難點問題,為各類產學研合作項目牽線搭橋,化解了一大批“卡脖子”技術難題,提升了該市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據統計,自2017年首輪共建協議簽訂以來,該中心已引進校企合作科技成果產業化項目97只,協作攻關企業技術難題300余項,總投資超1億元,累計發放產業化項目獎勵1100余萬元。
同時,諸暨以產業為依托多形式引進合作載體,拓展設立襪藝學院、珍珠學院、環保學院等“高校 特色小鎮”產業學院3家,推動諸暨創新發展研究院、智能制造先進技術研究中心、數字楓橋與治理創新研究中心等一大批產學研平臺相繼落成。“通過校地聯動,聚焦產業聯合攻關,打造發展共同體,實現技術研發、成果轉化、產業培育等服務交叉融合,助推諸暨產業高質量發展。”諸暨市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