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福3336型套結機的調節與維修(一)
調節方法:機針應在正中央進入針板孔(圖1)。
圖1
關掉總開關,停車離合器脫離嚙合,割刀處于靜止位置。
⑴ 拆下面板,取下機器反面的皮帶罩。
⑵ 旋松螺釘1和螺釘2。
⑶ 插入一根新機針。
⑷ 轉動上輪使機針下降,重新為針桿架定位,使機針位于針板孔中心。
⑸ 在此位置擰緊螺釘1。
⑹ 轉動上輪,使針桿上下移動幾次,螺釘4后面的銷就能處于針桿導架下方適當的位置。
⑺ 擰緊螺釘2,確定針桿可以上下活動。
⑻ 檢查調節是否正確。
2 針桿高度的調節
調節方法:當針桿2處于下死點時,在針桿底緣與針板3之間應有15mm(或20 mm)左右的間隙(圖2)。
圖2
關掉總開關,使停車離合器脫離嚙合。
⑴ 旋松螺釘1。
⑵ 轉動上輪,使針桿2移至下死點。
⑶ 保持此位置,并推動針桿2,使針桿下端與針板之間有15 mm(或20 mm)左右的間隙。
⑷ 在此位置擰緊螺釘1,并確定螺釘4正好朝向右面。
3 針桿高度的調節及機針和擺梭尖之間的間隙
3.1 調節針桿高度和旋梭定時
調節方法:當針桿從下死點上升2.8mm時(A式和B式),或從下死點上升3.2mm時(C式),針眼頂部應位于擺梭尖之下1.5mm左右(圖3)。
圖3
關掉總開關,使停車離合器脫離嚙合。
⑴ 旋松螺釘1。
⑵ 轉動上輪,使針桿移至下死點,并確定機針不碰到擺梭2或擺梭傳動器3。
⑶ 保持此位置,并放置2.8mm(或3.2mm)隙片,使隙片開口位于針桿軸承下面,然后,使C形夾頭向上移抵隙片,并將其用螺釘擰緊。
⑷ 取掉隙片,將上輪朝縫紉方向轉動,使C形夾頭向上移抵針桿軸承。
⑸ 使擺梭傳動器3在其軸上轉動,擺梭尖處于機針的中央,并確定在擺梭2與擺梭傳動器3之間的擺梭尖處有一間隙,縫線可以通過。
⑹ 在此位置擰緊螺釘1。
⑺ 將C形夾頭從針桿上拆下。
⑻ 旋松螺釘4。
⑼ 確定擺梭尖位于機針中央,調節針桿高度,使針眼頂部與擺梭尖之間有1.5mm的間隙。
⑽ 擰緊螺釘4,并確定在此位置螺釘5朝向右方。
⑾ 檢查調節是否正確。
3.2 擺梭與機針之間的間隙
調節方法:當擺梭尖位于機針中央時,在機針與擺梭尖之間應有0.1mm的間隙。
[注意] 必要時可在擺梭與鄰近表面之間裝一只合適的墊圈,以調節擺梭與機針之間的間隙。
4 擺梭傳動器(護針檔)
調節方法:當擺梭1的位于機針中央時,擺梭傳動器2應僅僅遮住針眼的一半,并應輕輕抵住機針。擺梭1與擺梭傳動器2之間的過縫線間隙應在擺梭傳動器處于任何位置時,都稍大于縫線厚度(0.5~0.8mm)。此外擺梭傳動器的突指3應正好位于擺梭的接觸表面中央,并應在任何位置都不觸及擺梭(圖4)。
圖4
調節時,小心彎曲擺梭傳動器2,彎曲時要確定沒有損壞擺梭圈,并要只在擺梭傳動器的圓形部分彎曲,而不在擺梭傳動器尖彎曲。
5 送布機構
5.1 送料桿臂的縱向運動
調節方法:送料桿5在作zui長臂縱向運動時,送布板6的開口不論處于前位還是后位都應與針板孔保持相同距離(圖5)。
圖5
關掉總開關,使停車離合器脫離嚙合。此外,杠桿4的滾輪應處于與蝸輪軸7相同的高度。必要時旋松螺釘,拆下杠桿4的偏心軸承,將其旋轉180°后重新裝上。
⑴ 拆下機器右面的蓋子。
⑵ 將止動圈1向下移抵螺釘2。
⑶ 旋松螺母3。
⑷ 推動杠桿4或送料桿5,使送布板6的開口不論處于前位還是后位都與針板孔保持相同距離。
⑸ 在此位置擰緊螺母3。
⑹ 檢查調節是否正確。
5.2 送料桿的臂橫向運動
調節方法:在右死點和左死點位置時,不論線跡寬度zui大或zui小,針板孔與送布板開口邊緣之間應保持相同的距離(圖6、圖7))。
圖6
圖7
關掉總開關,使停車離合器脫離嚙合。
⑴ 取出蓋8的4只螺釘,將蓋拆下。
⑵ 旋松螺釘9、螺釘10、螺釘11和螺釘12。
⑶ 將螺釘9和螺釘11稍擰緊些,使夾緊曲柄13和14剛好能活動。
⑷ 轉動上輪,使送布調節滑槽7處于垂直位置。
⑸ 保持此位置,推動夾緊曲柄13,使滑塊15的后緣位于送料桿16的標示線上。
⑹ 在此位置擰緊螺釘9和螺釘11。
⑺ 轉動上輪,直到在蝸輪軸17與滾輪銷18之間有76 mm的中心至中心間距為止。
⑻ 保持此位置,并為夾緊曲柄14定位,使球節20在左右移動連桿19時仍完全不動。
⑼ 在此位置擰緊螺釘11和螺釘12。
⑽ 使鎖定螺釘21朝箭頭方向盡可能移動,然后擰緊。
⑾ 將螺釘9和螺釘11稍旋松些,確定夾緊曲柄13的位置未受影響。
⑿ 調節送布板的位置,使其開口的右緣和左緣與機針等距。
⒀ 在此位置擰緊螺釘9和螺釘11。
⒁ 將蓋8裝回到送料桿16上,并旋上螺釘。
⒂ 檢查調節是否正確。
5.3 送布運動
調節方法:針尖進入縫料之前,送料運動必須結束,針尖離開縫料后送料運動才能重新開始(圖8)。
圖8
關掉總開關,使停車離合器脫離嚙合。
⑴ 將縫料放在壓腳下。
⑵ 旋松螺母21和帶動銷釘22。
⑶ 將控制凸輪23在蝸輪軸上作徑向調節,使送布運動在機針進入縫料之前結束,并在機針完全離開縫料以后才開始,要將送布運動調節得提早些,可將凸輪23朝順時針方向轉動(縫紉時轉動的方向見箭頭所示),要調節得推遲些可將凸輪朝相反方向轉動。
[注意] 凸輪與蝸輪之間的間隙應盡可能小,但不應有滯阻現象。
⑷ 調節好后先擰緊帶動銷釘22,再擰緊螺母21。
⑸ 檢查調節是否正確。
6 壓腳
調節方法:壓腳3的內緣應位于送布板4的開口邊緣中心(圖9)。
圖9
⑴ 旋松螺釘1。
⑵ 為工件夾2作臂縱向定位,使壓腳3的內緣位于送布板4的開口邊緣的中心。
⑶ 在此位置擰緊螺釘1。
⑷ 檢查調節是否正確。
7 工件夾提升裝置
調節方法:當機器調到其循環的終點以及壓腳1靠在送布板2上(無縫料),在提升架5與提升銷6之間應有0.5mm的間隙。當送布板處于zui遠前進位置時,在工件夾的正面與提升架5之間至少應有0.5mm的間隙(圖10)。
圖10
[注意] 套結花樣縱向尺寸調節越小,工件夾7的正面與提升架5之間的距離便越大。
使機器處于循環的終點,關掉總開關。
⑴ 旋松螺釘3,確定壓腳1確實靠在送布板上。
⑵ 調節提升桿4的高度,使提升架5與提升銷6之間有0.5mm的間隙。
⑶ 在此位置擰緊螺釘3,并確定提升架5與機器成直角。
⑷ 使停車離合器脫離嚙合,轉動上輪,直到工件夾7處于zui前位置為止(以進行zui長臂縱向運動)。
⑸ 旋松螺釘8。
⑹ 將提升架5對臂作縱向定位,使提升架與工件夾7的正面之間形成0.5mm的間隙。
⑺ 在此位置擰緊螺釘8。
⑻ 檢查調節是否正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