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零售小訂單成主流!服裝產業將進入"洗牌"!
受今年疫情影響,全球服裝行業受到重大沖擊,尤其是對主打歐美市場的外貿服裝業而言,影響至今還未完全消散。據海關統計,今年上半年我國服裝出口量累計比去年同期減少16.8%。
作為中國最大的服裝生產加工基地、紡織品服裝貿易集聚和批發中心,珠三角的服裝、面料出口量占據全國的1/3以上。相較于浙江、江蘇等服裝大省主打“大客戶、大訂單”的產業鏈,以小企業、零售訂單為主的珠三角地區外貿服裝產業,在疫情中表現得更加堅韌和從容,不少企業快速抓住阿里巴巴國際站等平臺,實現了業績從負增長到翻一倍。
面對數字化產業鏈愈來愈完善的新時代,外貿服裝產業將如何改革?傳統服裝產業如何融入大環境時代,開發新型模式?后疫情時代,珠三角地區的外貿服裝商家,正開始摸索和探尋最適合各自發展的道路。
B端小訂單銷量反增
傳統服裝外貿產業中,大數量集中訂單往往比較受歡迎,但今年疫情期間,大數量訂單的生產及下單卻受到非常大的影響。廣州粵派運動服飾有限公司常務副總向龍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說道:“國外銷往商超和專賣店的大品牌大數量批發商的訂單就會下降非常厲害。小的訂單特別是一些網絡訂單,反倒是會有一些增長。”
廣州市韋欣服裝有限公司CEO鄧日潮則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說到,今年線上B端零售訂單有兩倍到四、五倍的銷售增長,“這是零售格局的變化,外貿服裝行業的變化。”
面對疫情,兩家企業都做出來快速應對,“我們也是第一次遇到這種情況,但是來說我們自己對于未來的發展和方向,我都蠻堅定的。我們相信一樣東西是只要把自己做好,肯定會有更大的機會。”鄧日潮表示,今年韋欣公司在疫情期間迅速做出規劃,直到5月份,公司產業鏈基本恢復。
廣州粵派運動服飾有限公司和廣州市韋欣服裝有限公司均為阿里巴巴國際站的入駐商家,今年疫情期間,兩個公司都通過此平臺挽回一定的業績和客源。韋欣公司一直保持線上活躍度,利用阿里平臺加強對國外顧客的溝通,保證了公司熱度的增長。而粵派公司則鼓勵阿里巴巴業務員積累更多小訂單顧客,向龍說到“今年疫情爆發初期,海外大量購買圍脖的小訂單,就為公司挽回了不少業績。”
服裝外貿產業在今年的銷售情況可分為兩個階段,在第一階段期間,國內疫情爆發,原材料供應不足,整個產業供應鏈出現“斷鏈”現象。從5月份下半旬開始,為第二階段恢復期,“我們的恢復程度是比去年同期有1.5倍到2倍增長。”鄧日潮表示。
直到9月份,粵派公司的銷售額和訂單數量比去年同期翻了一倍,大約生產接近4萬多件的運動服飾訂單。據海關統計,今年7、8月份我國服裝出口金額較去年同比增長分別為-13.8%和-10.2%,相比上半年的-16.8%,產業正逐步恢復。
服裝業“洗牌”,產業發展走向何處?
疫情期間各公司人員調整是各行業產業調整的一個重點,粵派公司通過重組公司員工,適當裁員,優化員工結構,“原本我們工廠有170多人,現已優化到150個人左右。在優化的過程中,我們加大了對于優秀人才的招聘和引進,花更多的錢去請更高層次的人,然后去引導整個效率的提升。”向龍表示。
關于疫情后服裝業變革,鄧日潮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說道:“在零售端的話,線下的一些零售的渠道現在都還遠遠沒有恢復,還繼續面臨著危機。但是線上銷售的份額是在不斷地增大,這就導致了銷售市場的變化,導致的采購商對于供應鏈端的需求變化。變化就的表現是,商家下單會更謹慎了,存貨量少,更加碎片化、小而快。”
向龍指出未來將會朝兩個方向走,“第一個是碎片化,訂單越來越小、數量越來越小,但是它的返單效率及生產的效率會很快的。第二點,對于個性化的需求會更加需求更強烈,隨著網紅經濟的盛行,單一的款式不足以吸引客戶。”
鄧日潮向記者透露,未來韋欣服裝要主動去適應采購市場的轉變和零售模式的變化,做到柔性供應鏈,小訂單快發,提高生產能力。 同時要提高數據化的能力,對客戶的對接采用更多的線上的系統和工具。“對于我們的生產商來說,我們要提升自己的一個數據的監控和流程,提升我們自己的效率去壓縮成本,加強采購商端和生產端的數據聯通協作。
云端“展會”盛行,服裝產業或迎數字化變革
近期,國內外開始盛行“線上”服裝展,作為珠三角地區外貿禮服、女裝的品牌,韋欣服裝也積極參與了廣交會線上展、紐約時裝線上展、阿里巴巴直播展等國內外一系列活動,但鄧日潮坦言,實際上給公司帶來的業績影響不會太大,“除阿里巴巴等一直做線上的平臺外,其他一些平臺啟動互聯網渠道的時間相對較遲的。線下展會變成線上展會,這種展會本身的受眾年齡層較大,喜歡要到現場感受你的產品,他們也不習慣用線上的工具,所以能談成一筆生意的比較少!”
粵派服飾則沒有參與線上展會,“參加線上展會這個平臺,我們也比較看重它的舉辦方,所以我們現在可能更多的是放在阿里巴巴的一些直播或者其他方面。而其他的平臺,它的技術含量,還有平臺的資源并不太好,我們比較看重這個東西。”向龍表示。
線上展會的舉行、網上零售訂單的增加、直接原材料,都是如今服裝產業鏈數字化變革的表現,向龍認為,未來的數字化首先是如何讓客戶體驗數字化和生產供應鏈的便捷化和迅速化。客戶設計師能夠通過網絡的一個模塊,能直接把設計表達在頁面上,供應鏈能夠迅速地收集信息,能夠直接進行生產。其次就是生產的可透視化,流程的可視化,讓所有的人包括客戶知道訂單的進程和整個流程。
鄧日潮表示,今年疫情已經讓我們看到服裝產業數字化的更多可能性,現階段對于生產端供應鏈來說,數字化已然是今年的熱點,“每一個從事服裝行業的人,他都能夠意識到現在和未來的趨勢在數據化的改造方面,熱度比任何時候都高。”數據化離不開成熟的系統,鄧日潮認為未來這方面投入會非常高,現在技術也愈發成熟,各個端口各個用途的數據化系統工具都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