協會調研寧波、東陽、吳江三地零部件骨干企業
為全面了解新冠疫情爆發以來行業零部件企業的發展和恢復情況,當前面臨的難點和堵點以及下步發展思路與政策建議,中國縫制機械協會副理事長、零部件分會執行會長吳吉靈于2020年9月21-25日分別在寧波、吳江協會組織召開了零部件骨干企業代表座談會,并實地調研走訪寧波德鷹、寧波祥瑞、浙江華洋、浙江慧捷、朋友衣車、東陽太極、東陽金振、東陽永準、東陽美時達、湖州騰卓、吳江金明等零部件生產及商貿企業。零部件分會輪值會長、寧波協會會長莊錫良,零部件分會輪值會長、吳江協會會長王建明分別召集和主持了座談會。
從骨干企業座談及實地調研走訪情況來看,行業零部件企業在經歷一季度艱難復工復產和二季度產銷大幅下滑的嚴峻形勢下,堅定發展信心,通過積極調整、多元拓展、創新求變,有效抗擊了新冠疫情及市場萎縮對企業生產經營帶來的嚴重沖擊和挑戰,目前在國內經濟和內需穩步復蘇、國外下游行業復工復產持續推進等有利形勢帶動下,零部件行業已經逐步走出發展低谷,生產及訂單較上半年均有明顯恢復,企業發展信心明顯增強。
在生產層面,與國內整機企業配套的零部件企業生產普遍恢復至上年同期的80%以上,部分單項產品冠軍企業已經恢復至100%,生產開始加班加點;與國外品牌整機企業配套的零部件企業則恢復相對較緩,生產普遍恢復至上年同期的50-70%,生產開始由做四休三逐步恢復到做五休二的正常工作時間水平;以東陽為代表的零部件商貿企業,隨著出口形勢漸趨好轉,銷售逐步恢復至上年同期的70%。
在疫情應對及發展層面,由于疫情突發,短時間內對企業帶來較大沖擊,零部件企業普遍只能通過人員、生產、庫存、投資等層面的調整,主動縮減規模,穩定生產經營,力保收支平衡,等待行業復蘇。雖然疫情影響大、持續時間長,但是大部分零部件企業對縫制設備主業均充滿信心,主動化危為機,積極創新求變。如:德鷹、鶴林、華洋、慧捷、玉寧等部分企業,雖然資金流緊張,但仍選擇加大逆勢投入,堅定推動企業向自動化、智能化制造轉型,對企業發展進行長遠規劃和布局;鄞工、五菱、迪信、勇耀、金億、金振、美時達等部分企業,則時刻保持危機感,積極思考后疫情時代在全球需求、格局調整、產業轉移等方面面臨的挑戰和機遇,著手從市場、產品、技術、運營等層面進行謀劃與調整。
從當前零部件企業面臨的發展難點來看,主要還是集中在訂單不足、贏利乏力、人員難招以及可持續投入的動力不足、方向不明。隨著后疫情時代行業洗牌的逐步推進和下游對產品性價比要求進一步提升,部分無產品規模和核心技術優勢的零部件企業將逐步萎縮,面臨轉型轉行或淘汰出局,零部件行業格局調整及洗牌正逐步展開。堅持新發展理念,加快裝備升級和工藝技術變革,持續提升產品品質和打造行業不可替代優勢,成為零部件企業破解發展困局,實現可持續和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路徑,要求零部件企業堅定信心、轉變理念、重新定位、長遠規劃和持續投入,要求整機企業持續優化、扶持和重構供應體系,帶動供應商和企業同步成長、協同發展。
在骨干企業座談和調研過程中,吳吉靈副理事長代表協會對各企業表示誠摯慰問,對企業在推進復工復產和抗擊疫情中所展現的發展韌勁,作出的努力與貢獻給予了充分肯定。他全面聽取了各零部件企業的發展情況介紹,從當前行業發展形勢,面臨的機遇與挑戰,后疫情時代行業復蘇趨勢及路徑分析等方面與企業進行了深入交流和探討,并提出三點建議:一是要堅定發展信心。行業已經走出最困難發展時期,經濟穩步復蘇趨勢不斷加強,行業將逐步迎來恢復性增長機遇和邁入自動化、數字化、智能化的產業轉型發展紅利期;二是要增強危機意識。技術進步、格局調整、產業轉移以及后疫情時代呈現的各種不可確定性,都將對零部件企業未來發展帶來持續的挑戰和變革,企業應提升分析預判能力,做出科學有效的應對和調整;三是要提升發展意識。要積極轉換發展理念,制定中長期發展戰略,主動打破傳統發展格局,提升市場競爭意識,持續推動企業在技術、工藝、品質、裝備、管理的變革與升級,努力打造行業不可替代能力,實現企業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