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袖卷邊器的設計與制作
- 在襯衫生產中,筆者所在公司經常接到需要包袖工藝的訂單。由于客戶要求不高,我們總是采用手工包袖的方法生產。最近,我們接到一宗訂單,因客戶要求較高,手工包袖無法滿足客戶工藝要求。費盡周折,最后,公司買了一套包袖卷邊器,使用后達到了客戶工藝要求。對此卷邊器經過認真研究分析后,筆者發現其實該卷邊器的設計制作并不復雜,不過其價格高達200元/套。于是筆者據此卷邊器仿制一套,試用后發現效果同樣能滿足客戶的要求。它的造價不超過50元,現將其設計制作方法整理出來,獻給各位同行朋友,如有不當之處懇請同行指正,以便下次再做該卷邊器的時候改進,使其制作工藝更加完美(單位:mm)。
上袖定規卷邊器的設計與制作
固定座,見圖1
據此尺寸畫好后剪下沿慮線上折,再將陰影部分剪開備用,同時鉆兩孔并攻絲φ4mm以固定袖窿定規固定座,折線效果見圖2。
袖子定規,見圖3
按圖3中尺寸剪下彎制后,將固定座A部焊好并砂光,彎制效果見圖4。
袖窿定規固定座,見圖5
按圖5劃線,折彎后剪去陰影部分,折彎效果見圖6。
袖窿定規的制作
袖子卷邊器的操作
固定座的制作,見圖11
按圖11中尺寸剪去陰影部分,再將AB折彎4mm,效果見圖12。
底座的制作,見圖13(底座焊接后效果圖)
按圖13將陰影部分裁去,并將A—A′和B—B′略向下沿邊敲彎3mm,便于操作和焊接,使其圓順流暢,同時將C—C′向下折成直角焊在底座下面。
上三折卷邊器的設計與制作
上三折卷邊器的展開圖設計要領。
一般上三折卷邊器的展開如圖14所示的形狀。設計的順序如下:
一、拉伸基準線X—X′、Y—Y′,在材料的表面用鋼針畫出直角的水平線(X—X′)和垂直線(Y—Y′)。
二、決定從基準要領線X—X′、Y—Y′的交點抬伸的角度A,以及這個角度為出口時比入口大的差額部分。
角度A一般為:厚料10°~15°,薄料5°~10°左右。為便于放入布料,用厚料時,布料的入口處要大一些。
三、決定外舌三折卷邊入口部分的寬幅B
在進行直線三折卷邊縫時,B的尺寸長為5~10cm左右。在進行圓弧狀縫制時,就是短的1~5cm。該尺寸會由于三折卷邊器的大小不同而有所不同。
四、決定外舌(三折卷邊器口部分)的長度C
將其設定為三折卷邊完成寬幅+布料寬裕,要根據布料的厚度或者高低段部決定布料的寬裕。
五、設定外舌折返部分D的尺寸
通常將其設定為三折卷邊完成寬幅的1/2(為防止毛邊,在本卷邊器上,D的尺寸為7mm,請讀者靈活掌握,不必拘泥于寬幅的1/2,筆者注)。
六、和滑線基礎連接的連接線
在滑線基礎的下端和外舌部分滑動將要連接時,決定Y—Y′基準線的F寬幅,這樣就決定了卷邊器的形狀。
按上述要領畫線剪好后彎制,彎制效果見圖15。
有關彎制、焊接及拋光工藝請參閱《中外縫制設備》2003年第6期P42~46思航先生的“雙折邊卷邊器的設計制作(五)”一文,在此再不贅述。
焊接部位:圖14中EG焊接在圖13的EA部位,圖14中的H部焊在圖13中的DA′部,最后去雜拋光即可試用。
定規壓腳的制作
定規壓腳的制作,見圖16。
將銷釘拆下,在左邊焊上寬至1cm的銅塊(從壓腳中心量取),這樣切線距離始終是1cm的止口線,圖中陰影部分為加焊部分,并根據壓腳形狀用鋸銼等工藝使其線條流暢光亮、底部滑爽即可。
縫制整體效果
縫制整體效果見圖17。另外,在制作圖1和圖11時,請用厚度1.2mm的材料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