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論道之二——后疫情時代,“危”還是“機”
上半年,新冠疫情在全球爆發,下游服裝、制鞋等行業消費受阻,需求下滑,庫存高企,訂單不足,造成縫制設備需求大幅下降。疫情對人們的生產生活都產生了巨大影響,后疫情時代,是“危”還是“機”?
日前,中國縫制機械協會市場工作委員會各副主任委員、行業營銷專家,紛紛圍繞“穩外貿,擴內需,推動行業市場穩中求進”的主題,分享了企業在疫情期間的調整舉措,對后疫情時代,堅定行業發展信心、穩定客戶采購需求、維護市場健康有序、促進商貿模式轉型探討了各自的觀點。
緊跟市場變化,拓展市場機會
杜時洪 河北藍天縫制設備有限公司總經理
為了應對挑戰,藍天采取了一些舉措:進一步調動業務人員積極性,更主動地與用戶接觸、服務,拓展市場機會;對人員進行有效組織,通過各種線上手段,增加客戶黏性;積極配合整機企業各種活動,拉升銷量;積極與行業先進企業多接觸,多做一些工作。
從實際來看,我們的舉措取得了一定效果,對下游實際需求有了更深的了解和掌握,提高了一定市場份額,對本地區的市場把控能力有一定的提升,也提高了員工應對困難的信心決心。自5月份開始,市場銷售層面開始出現增長,并保持至今。下一步我們要繼續努力,深入思考新的市場變化需求,向同行們多學習,積極跟進新舉措,對市場存量方面多作為,推進設備市場的轉型升級。
整合優質資源,建設智慧項目
屠葉根 杭州海誠服裝設備有限公司董事長
面對挑戰,海誠調整了戰略,組織全體員積極應對,通過配合整機企業,學習掌握線上銷售技巧,與傳統的線下銷售結合,實現了市場空間的開拓。此外,為應對疫情,下游防疫物資生產提速,產生了大量的口罩、粘合等設備需求,海誠放棄春節休假,積極參與政府抗疫工作,整合行業優質資源,對接相關企業,在供應緊張的情況下,保證了防護服裝的生產,對這部分需求進行了滿足,拓展了自身銷售范疇和營收。還有近年來,海誠與當地政府和司法系統進行深度合作,深度參與到了智慧工廠、智慧監獄等項目的建設,項目運行的逐步推進,實現了一定的銷售延續和增長。
深耕內需市場,挖掘客戶資源
林美娜 福建省新宏運衣車貿易有限公司總經理
另外一項重要工作是穩定人心,相互促進方面做了一些工作,無論是企業員工還是客戶朋友,在溝通交流方面增強信心,相信在疫情過后,縫紉機主業有良好的發展前景和生存機會,聯合大家一起面對暫時的困難,共同渡過疫情艱難時期。
在運營方面圍繞以下幾點進行深耕:在全球疫情漫延的時候,外貿市場受到很大影響,宏運專注國內市場,擴大內需,一是重點關注國內品牌工廠特別是福建本土品牌的生產發展情況,如以純、美邦、GXG、海瀾之家、李寧等,福建本土品牌在運動方面保有優勢,如男裝、童裝、褲業等,深挖國內市場客戶資源。
二是做好專業服務工作。挖掘有信心、有潛力、發展良好的優質客戶,走進工廠進行主動服務,致力解決工廠自動化和工藝改造方面的生產需求,幫助用戶工廠解決生產困惑,提升產品品質。
三是進行公司內部系列培訓,著重互聯網知識的培訓提升,從銷售、傳播以及內部的專業技能培訓等方面開展系列培訓,練好內功,為下一波需求的到來做準備。
富山加大對研發的投入,加大新產品的打造,對現有產品進行優化升級,生產制造車間升級改造引進自動化生產設備。
在危機中,有人看到了“危”,也有人看到了“機”。任何一次危機都是自我發展、自我突破,改變的好機會。我認為,還是要堅定信心,專注本業,做好本業,相信在回潮時將是我們的收割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