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中覓機、變中開局——行業現狀掃描(國內市場篇)
為進一步了解行業市場發展現狀,協會以各主要區域重點商貿企業為樣本展開調研。從整體反饋情況看,存量博弈將成為當前乃至未來一段時間縫制機械國內市場主流走勢,預計下半年設備整體銷售有望實現穩中漸升。
誰在買?
據整機企業反饋,進入7月后,國內訂單總量有回升態勢。那么,這些訂單來自哪里,誰在購買縫制設備?
從設備應用領域看,服裝企業貢獻了絕大部分購買力,部分箱包、鞋帽、家紡產業集群也出現了一定量的零散性需求。
從用戶屬性看,大型用戶企業設備采購量少,中小型用戶成為購買主力軍。據福建宏運總經理林美娜介紹,大企業受疫情影響較為嚴重,設備采購等支出收緊;中小微用戶企業,充分發揮“船小好調頭”優勢,采購的機型種類、數量快速上升。這一情況也得到了多數受訪經銷商的認同。
從訂單屬性看,獄辦企業及扶貧類、定點類、院校類等政府集中采購的需求,在設備銷售額中占很大比重。尤其是山西、陜西市場,三分之二的銷售來自于此。據受訪經銷商反饋,部分區域下半年仍將有部分需求將進行招標釋放。
分區域看,隨著國內疫情防控取得階段性成效,服裝、鞋帽、家紡等終端需求緩慢復蘇,不同程度上拉動設備銷售。廣東、福建、浙江、江蘇、山東、河北、河南、新疆、山西、陜西、四川、廣西、安徽、湖北及東北地區等主要市場均有所恢復,并呈現東南沿海地區恢復程度普遍高于內陸及中西部地區的趨勢。
但受洪澇影響,部分重點地區市場的恢復受到一定阻滯。尤其是上升勢頭最為強勁的新疆市場,因新冠疫情波動,目前烏魯木齊及周邊市場下游經營活動完全停滯,并影響到全省物流,保守估計要到四季度才能出現起色。
買什么?
產業周期疊加疫情影響,國內縫制設備市場在觸底后出現反彈。那么,哪些設備更能刺激用戶企業的購買欲,成為打開市場空間的利器?
7月以來,電腦平縫機、包縫機、繃縫機等常規機種,仍占據需求主流位置。在各整機品牌陸續開展體驗機、掃街、以舊換新等各類促銷活動的帶動下,經由區域經銷商配合,對市場需求的深耕和開拓效果漸現。“但鎖釘套等設備的需求并不活躍,還停留在相對低迷的狀態。自動化類設備實際成交情況不樂觀”。
“模板機上量明顯,而且是快速鋪開”,武漢經銷商周文博表示,6月底至今,因量小款多的歐美冬裝訂單顯著增加,帶動模板機需求快速上漲。江蘇、福建、浙江等區域,模板機銷售均有所放量。
縫中設備之外,市場需求對裁床、吊掛、流水槽等設備的購買和咨詢增多,成交量保持上升勢頭。“尤其單裁設備、智能流水槽這一類性價比更優、單次投入金額較少的設備,成交占比更多。部分用戶還采購了單頭繡花設備”。
值得關注的是,綜合經銷商反饋,二手設備市場表現略好于新機。
4月底5月初,一批中小用戶企業倒閉轉產,產生了大量二手設備。“這些設備大多采購于2018年左右,設備性能并無明顯差別,用戶購買時很多會主動詢價甚至指定二手設備,”多位經銷商表示,在用戶出于價格因素主動購買之外,二手設備的火爆還存在另一層面的原因:“為搶奪市場份額,原本就薄弱的利潤空間被持續擠壓,延長款期成為促成銷售的基本條件,這就造成資金壓力及風險驟增。為了快速回籠資金、減小風險,很多經銷商更愿意銷售二手設備。”
此外,設備租賃也瓜分了部分市場份額。祥興負責人梁俊杰表示,“特種機、專機類設備,對于中小用戶企業來說,單臺設備價格較高,進口品牌的價格更是難以承受。為保障生產品質和效率,用戶更愿意接受設備租賃的形式。”
下半年展望
從內需市場看,直播經濟+地攤經濟,為服裝、鞋帽箱包銷售開辟新的渠道,企業庫存、外貿滯銷等壓力得以緩解,有效減小了下游用戶企業資金回流壓力,延續了生產節奏;轉產進行口罩、防護服等防疫物資生產的下游用戶企業,絕大多數也已經回歸主業。
從外貿市場看,據最新海關數據,6月服裝出口情況好轉,當月出口額128.7億美元,較上月擴大近40億美元,證明外貿型服裝用戶企業產能進一步恢復。據浙江、安徽等區域的外貿下單第三方負責人介紹,全球疫情期間,國內產業供應鏈優勢和品質、效率優勢被放大,海外服裝訂單采購量逐漸上升。受東南亞、印度等產業轉移承接地的疫情影響,部分已不在國內采購的品牌,訂單也開始出現回流。
在內需和外貿市場的同步帶動下,中小服裝生產企業產能恢復產生設備更新需求。據浙江、廣東、福建等區域經銷商反饋,當地部分中小企業借助直播渠道,推出多款獨具設計特色的爆款服飾,實現逆勢增長并一度出現供不應求,隨后這些企業迅速采購設備擴充了產能。“單筆采購量均在50臺設備以上。”
此外,發展勢頭強勁或訂單量充足的中小用戶企業,越來越重視設備能夠帶來的工藝改善、效率提升、品質保障等效果并有所行動——常規產品層面,采購趨勢越來越向著品牌化、自動智能化方向靠攏;對鋪布機、拉布機、裁床、吊掛、流水槽等縫前縫后設備的關注顯著增加,實際采購量逐漸加大。
隨著市場空間進一步打開,據經銷商預測,下半年設備需求,整體有望呈現穩中漸升的走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