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美企業要“跑路”?東南亞幾十萬服裝工人或失業
- 在部分亞洲發展中國家,服裝制造業往往是其國內經濟支柱之一。而據《華爾街日報》報道,隨著新冠疫情在全球暴發,作為疫情重災區的北美和歐洲地區,店鋪普遍歇業,各大服裝品牌取消了數十億美元的訂單,導致這些亞洲國家大量即將發貨的服裝失去了銷路。
受此影響,柬埔寨金邊、孟加拉國達卡以及緬甸仰光的工業帶上,有數以百計的工廠被迫關閉。
01、幾十萬服裝工人或失業,新增貧困人口近半在東南亞
據世界貿易組織(WTO)估計,服裝產品出口額占孟加拉國出口總額的85%左右,這給該國帶來了400多萬個就業崗位;在柬埔寨,有將近20%的全國家庭都有成員在縫制業工作。服裝、鞋子、旅行背包的出口額占該國出口總額的75%。另外,越南和印度同樣也是服裝類產品的主要出口國。
在柬埔寨,大約有260家服裝廠已經停止了生產。其中包括一家名叫Gladpeer的服裝廠,該廠為H&M、家樂福等企業生產各類服裝。今年4月,這家公司在柬埔寨解雇了當地3500多名工人。該公司總經理阿爾伯特·譚表示:“如果沒有新的訂單,他們別無選擇,將無限期關門。買家沒有明確表示何時會有實質性的業務回歸,工廠今年重新開業的可能性似乎越來越渺茫。”
據報道,隨著服裝廠大量倒閉,亞洲將有幾十萬人規模的服裝工人被解雇或暫時失業,其中大部分是女性。這些工人雖然工資不高,但是收入能得到保證,而且可以得到符合標準的工作餐、基本的醫療和教育,能夠為親人找到更高收入的工作創造基本條件。
最近幾個月,許多服裝廠工人都回到了故鄉的村子里。失去了收入來源的他們不得不節衣縮食、甚至靠借錢維持生活。根據亞洲開發銀行預計,今年亞洲地區發展中國家的經濟增長率只有0.1%,是60年來的最低水平。
另根據世界銀行預測,受疫情影響,今年全球貧困人口(每天的生活費不到1.9美元)將會增加7100萬-1億。這是自1998年以來的強烈反彈,約一半的新增貧困人口主要集中在東南亞地區。
02、業內:服裝業將內部重組,歐美企業將轉向“近距離投資”
在疫情暴發之前,全球服裝行業已經出現了逆增長的勢頭。疫情暴發之后,許多大城市都采取“封鎖”防控疫情,消費低迷有可能將持續很長一段時間。有分析認為,這會加深世界服裝行業的混亂現狀,加速其進行內部重組。
孟加拉國是世界最大的服裝出口國之一。該國頂級服裝制造商工業集團主席盧巴納·胡克說:“我不認為這個行業還能夠回到疫情發生前的原點,我們正在經歷許多的變化。”
美國得克薩斯農工大學教授雷蒙德·羅伯特遜表示:“目前,整個服裝行業除了樣式之外,別無其它選擇可言。這也就是為什么服裝行業的停滯不前不僅僅只是暫時現象的原因。”
最近幾個月里,美國老牌百貨公司JC Penney、以經營奢侈品為主的連鎖高端百貨商店尼曼(Neiman Marcus)以及時尚集團J.Crew等企業都紛紛宣布申請破產保護。麥肯錫公司為全球時裝和服裝公司提供咨詢服務的高級合伙人阿希姆·伯格表示:“大規模淘汰可能導致整個價值鏈中20-30%的公司倒閉或被收購,其中包括品牌商、批發商和百貨公司。”
根據伯格預測,在不久的將來,歐美企業將更多地轉向“近距離投資”,而不再延續“低價勞動力投資”的政策。伯格表示:“將來歐美企業把生產企業轉移到東歐、北非和土耳其以及墨西哥。這主要是考慮到可以縮短從下訂單到交貨的時間,同時極大地提升了靈活性和敏捷性。歐美服裝企業都在反思之前過分依賴遠東地區的生產工廠。”
另一方面,對于以服裝制造業為重要經濟支柱的亞洲國家而言,這當然不是個好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