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起來!線上搭臺推進出口轉內銷
面對出口轉內銷的一些現實問題,商務部下半年將有更多更大支持措施落地。
商務部消費促進司副司長李黨會近日在商務部召開的《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支持出口產品轉內銷的實施意見》網上專題發布會上表示,“商務部已做出安排,將在今年下半年舉辦全國性促消費活動,利用步行街、重點商圈等在品牌集聚、渠道融合、市場人氣等方面的優勢,拓寬適銷對路的出口產品內銷渠道。”
線下渠道添力
出口轉內銷不僅能夠助力外貿企業拓寬國內市場渠道和提升品牌影響力,同時也能進一步豐富國內市場供給,促進居民消費。李黨會表示,支持各地在舉辦各類促消費活動時,將出口轉內銷產品納入活動范圍,鼓勵企業研發適銷對路的內銷產品,創建自有品牌,培育和發展新的消費熱點,促進國內消費市場提質擴容。
那么,線下渠道與線上渠道相比有什么不同?商務部研究院副研究員龐超然在受訪時表示,相比于電商渠道,步行街和商圈更直接對接消費者,有助于消費者直觀體驗產品特性,增強消費者對產品的整體認識,為出口轉內銷更好開拓國內消費渠道、培育消費市場、挖掘消費潛力等方面發揮積極的作用。
事實上,“促進外貿企業出口轉內銷既是應對外需萎縮的積極之舉,也是我國由外向型經濟轉向平衡型經濟的必然之策”。中國石油大學(華東)經濟管理學院教授李永波在接受中國商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線下和線上都是促進外貿企業開拓國內市場的路徑,線上縮短了時空距離,線下促進了商圈繁榮,相得益彰、相互促進。
內需紅利釋放
今年以來,境外疫情蔓延,外貿企業訂單下滑,出口轉內銷的積極性有所提高。商務部外貿司副司長楊國良表示,從國內消費來看,隨著新冠肺炎疫情得到進一步控制,國內市場需求正加快釋放,為電子家電、輕工、紡織服裝、農產品等出口行業提供了內銷市場;從消費升級來看,部分外貿企業正從傳統批量生產轉向個性化定制,可以更好地滿足國內消費升級需求。
雙循環加快構建
疫情之下,全球原有產業鏈、供應鏈、價值鏈平衡被打破,全球化分工格局重新調整。我國經濟“雙循環”的構建正在為外貿市場提供“雙向生長”的變革機遇。
李黨會表示,出口轉內銷對國內市場而言并非只是此消彼長的替代關系,而是會進一步豐富國內市場供給,增加消費者選擇,精準對接需求,帶動消費升級。同時,國際市場長期形成的通用國際規則也有助于改善和提升國內營商環境,有助于我國超大市場規模優勢和內需潛力的充分釋放,推動實現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
對于外貿企業來說,出口轉內銷背后是多元化布局、品牌化探索、產業鏈升級等市場主體的主動作為,指向的是實現高質量發展。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市場經濟研究所研究員任興洲表示,出口轉內銷并不只是空間市場的轉變,更需要經營觀念的轉變。比如,在渠道上,用好用足政府和平臺企業的各項扶持政策,盡快熟悉并融入國內市場銷售體系。
龐超然認為,下一步有關方面要在標準制定、管理體制改革以及市場培育等方面為出口轉內銷提供支持,選擇重點企業開展政策創新試點,加大對知名品牌、關鍵環節企業的支持力度,促進上下游協同合作。同時,也要鼓勵金融機構加大支持力度,為出口產品轉內銷提供融資保險保障,助力外貿企業平穩有序運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