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 :迎擊困境 壓力與動力并存
北方市場
隨著紡織服裝產業的發展,覆蓋北京、天津、河北乃至東北三省的服裝生產企業數量也出現了上揚,特別是河北省,依托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河北省已是全國重要的紡織服裝產業基地,產業基礎良好,具有較大的發展潛力。
往年3月,按照慣例是服裝市場一年里的“第一仗”,需要兼顧冬裝甩賣、春裝上市以及夏裝的選款和生產,關系到一家企業大半年的運轉情況。
可是,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這一段服裝行業的業績沖刺期,卻被拖住了腿。供銷不暢、庫存積壓、資金緊張……
無論在何地的服裝企業都面臨著同樣的困境,而縫制機械行業作為服裝產業的配套行業,也同樣面臨市場頹勢。此次,針對北方市場的調查,小編以兩個地區作為樣本。
樣本一:
河北
北京服裝產業轉移到河北,多年前就已開始布局。
北京服裝行業注重設計、文化創意,當地一些以加工為主的企業轉移到河北等周邊地區。
另外,為了承接北京批發市場的轉移,河北各區域也做了明確的分工,形成了京津冀市場的新格局。
作為河北省產業鏈最為完整的服裝單品,褲裝企業的現狀也折射著全省服裝行業的整體情況。
而如今,全省大部分的褲裝工廠處于半休息狀態,不少企業都在想方設法去庫存。產品賣不出去,商家賺不到錢,工廠就不能回款,這也直接影響到上游的面料、紡紗、縫制機械等企業的正常運行。
眾所周知,服裝產品具有明顯的季節性,疫情發生不僅造成大量春裝積壓,對后續的秋冬裝銷售也有很大的影響,再加上一些訂單的取消,企業流動資金壓力很大。
為幫助服裝企業早日渡過難關,河北省制造強省建設領導小組印發《河北省服裝產業轉型升級行動方案》,將從培育發展個性化定制、打造優勢產業集群、開展對接合作、創新商業模式等10個方面入手,加大財稅政策和要素保障,推動企業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
另一方面,服裝生產企業本身也在尋求突圍。
目前,擴大產品銷售成為河北服裝業最需要解決的問題,直播帶貨成了很多企業的“自救”。
依靠網絡開拓線上銷售渠道,彌補線下滯銷,是當前推動服裝行業復產的重要手段。
河北藍天縫紉設備有限公司總經理杜時洪表示,河北省內都是屬于本土發展起來的服裝企業,內外銷訂單各占一半,近年來服裝廠普遍規模都在減小,投資意愿不大。行業低靡期,實際上充滿了巨大的機會與挑戰。
去年年末,河北藍天制定了2020年的工作思路:
在營銷管理方面,優化工作流程與方法,提高管理水平與效率;
在產品策略方面,聚集資源,優化產品線,全面促進終端銷售;
在市場營銷方面,深化品牌傳播,強化品牌價值以及注重區域營銷差異化;
在渠道建設方面,共同學習,自我超越,提升渠道銷售和服務能力,并且實現對客戶全生命周期的服務,提升用戶體驗和品牌影響力。
一場疫情打亂了原有的工作和生活節奏,但是無論如何,從客戶的實際需求出發,重視品質,為客戶提供優質的服務,是藍天需要長期堅持的,也是企業持續發展的秘訣。
5月17日,杰克召開2020年河北經銷商大會,杜時洪與杰克河北的經銷商一同參與了此次會議。
市場環境紛繁復雜、情況多變,再加上疫情影響,“市場真的很差”,對于未來行情估計,也都“很難預測”,但是“即使市場不好,行業情況很難,但首要的是跟著服裝廠的需求將公司穩定下來,用心經營下去”,這是經銷商們普遍的心聲,他們也積極應對,力爭在發展瓶頸中尋得新的生機。
樣本二:
黑龍江
作為美機縫紉機黑龍江省總代理,哈爾濱宏濤縫紉熨燙設備銷售總匯的總經理劉旭告訴小編,在全國新冠疫情已趨平穩的情況下,黑龍江省的疫情有點嚴重,除了本土感染病例,境外輸入確診病例更是重中之重,綏芬河口岸是否能抗住“外防輸入”更是牽動著國人的目光。
其公司所在的哈爾濱國貿服裝城,是哈爾濱唯一一個大型的服裝批發市場,但是為了疫情防控,市場目前一直處于關閉狀態。
“我們目前一直在市場旁邊,將原先的庫房作為辦公地點,客戶需要設備或者零配件就直接到庫房去取。疫情肯定對服裝市場造成影響,剛復工的時候還有一些需求,現在需求更少了。”劉旭如是說。
除了生產抗疫相關物資的服裝企業,幾乎沒有更新設備的需求,有些著急用一些包縫機、繃縫機之類的普通加工設備,都比較傾向二手設備。
疫情對當地經銷企業的影響也比較大,一些同行的庫房都被暫時封閉。面對如今的市場情況,劉旭似乎沒有表現出太多的悲觀,畢竟作為經銷商,現在仍然有事可做。
他說道:“原來采購設備都是在線下進行選擇,如今我們加強線上營銷,只是縫制設備的銷售有針對性,所以線上銷售有局限,這是我們未來要加強的部分。疫情防控期間,如果需要配件商品都可視頻通話,如有維修問題也可以視頻通話遠程進行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