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來“疫”往,從云廣交看訂單新變化
- 俄羅斯德爾塔進出口貿易有限公司總經理弗拉基米爾·葉列米(Vladimir Eremin)本屆廣交會之“行”有些不同:除了一直經營的日用消費品、廚房用具及小家電類產品外,他還要尋找一些生產衛(wèi)生防疫防護物資的中國供應商。
特殊時期,許多境外采購商的訂單和弗拉基米爾·葉列米一樣有所變化。但疫情帶來的并不都是壞消息,一些剛需產品脫穎而出,許多“宅經濟”中的需求被發(fā)掘出來,更多的中國外貿企業(yè)借助這一時機調整產品結構,推動供應鏈升級。第127屆廣交會上,這樣迎難而上,“花開多枝”的精彩故事有許多。
剛需產品逆勢向上
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全球經濟都承受著巨大壓力。“疫情之下,我們對傳統(tǒng)商品的采購量相比以往有所下降。”弗拉基米爾·葉列米說,疫情確實對公司的訂單產生了一定影響,但與中國“小伙伴”長期合作積累的信任讓彼此都能夠理解對方,雙方很容易就采購數量、生產排期、支付方式等事項積極溝通并再作出調整。
對于主營各類罐頭出口的漳州市陳字貿易有限公司而言,疫情的確帶來了變化,但沒有給企業(yè)造成過多困擾,企業(yè)今年的業(yè)務反而實現了逆勢增長。
該公司董事長陳俊興介紹,變化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在產品結構上,以前供應餐飲企業(yè)的大包裝訂單萎縮,供終端消費者自用的小規(guī)格產品訂單量大幅增長;調劑性、非必需性產品訂單減少,富含蛋白質和維生素的魚類、蔬菜、混合菜等罐頭產品非常受歡迎。出口市場方面,傳統(tǒng)發(fā)達國家市場訂單量減少,“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等多元化市場潛力則在顯現。
“疫情讓國外市場需求更多地體現在在家就餐的日常營養(yǎng)上。不過無論‘疫’來‘疫’往,企業(yè)都應該在產品質量上下功夫。”陳俊興說。
“傳統(tǒng)的展會模式能夠讓參展客商更加直觀地感受產品,面對面洽談也會讓雙方了解得更深入。線上展會的新模式下,客商需要一段時間來熟悉操作,但其新穎和便捷性可以讓他們發(fā)現更多新產品和新商機。”對于此次廣交會的“云集”采購之旅,弗拉基米爾·葉列米希望,“這種模式能夠常態(tài)化,不局限于十天之期”。
推動供應鏈升級
在國內抗擊疫情與加快復工復產雙線并行的背景下,中國最早恢復經濟秩序并為維護全球供應鏈穩(wěn)定發(fā)揮了重要作用。
在全公司的共同努力下,蘇美達股份有限公司于3月就實現了全面復工以保障訂單按時交付。今年1-5月份,公司進出口總額同比增長5.7%。
“受疫情影響,海外客戶在下單時會更加謹慎。隨著疫情逐步好轉,訂單數量正在逐步恢復,但訂單結構發(fā)生了變化。”蘇美達股份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楊永清表示,以往周期長、大批量生產的訂單,疫情以來被周期短、批量小、定制化程度較高的訂單替代。“這要求企業(yè)加強現有供應鏈應對變化的能力、提升響應速度與質量,蘇美達供應鏈將向更加敏捷化、智能化方向升級轉化。”
“除了受疫情影響外,外貿出口業(yè)務面臨的挑戰(zhàn)還在于國際國內形勢變化帶來的新的不確定性以及各國匯率波動的風險等。”北京康爾健野旅游用品有限公司總經理徐國慶告訴國際商報記者,為應對上述不利影響,KingCamp積極指引線下全球46個國家的經銷商轉型升級,加速數字化進程,提升其在各線上平臺的曝光機會及銷售轉化率。同時,KingCamp積極優(yōu)化全球化布局方向,將拓展坐標轉向疫情較弱的國際市場,快速精準進行市場開發(fā),憑借高度順應本地市場需求的創(chuàng)新型產品,快速滿足了當地消費者的需求,并同步將出口導向轉回內需型發(fā)展,采取直播帶貨的營銷方式、露營產品天然型場景的優(yōu)勢,以及KingCamp創(chuàng)新型國際化產品抓住國內消費者。徐國慶表示,“面對我國14億人口規(guī)模的大市場,出口轉內銷,我們信心十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