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又對越南產品發起調查,與中國有關?印度也發布政策
- 美國商務部周三表示,將對使用中國部件在越南組裝的硬木膠合板進行調查,以研判其是否規避了美國對中國實施的進口關稅,此舉可能導致對越南產品可能征收類似的進口關稅。兩個月內第三次,美國為何頻對越南產品出手?另外,為了扶持本地的制造業,印度也發布了政策,將減少中國家具進口。
美國宣布對越南部分產品發起調查!被指原材料來自中國?
美國是越南第三大貿易伙伴,同時越南還是美國盟友,但是,美國卻頻頻對越南產品開啟調查。5月13日,美國宣布將對從越南進口的不銹鋼板帶材發起一項貿易調查,同時聲稱相關產品可能涉嫌規避反傾銷稅和反補貼稅。5月18日,越南工貿部透露,美國商務部收到有關于對源于韓國、泰國以及越南等國家和地區的乘用車和輕卡車輪胎產品啟動反傾銷調查和反補貼調查的申請。本次反傾銷調查的被調查產品為乘用車和輕卡車輪胎產品,其被指對美國國內制造業造成重大損失。但美國似乎并沒有要停止對越南產品開啟調查的腳步。
商務部表示,如果調查結果顯示越南生產商在規避現行反傾銷或反補貼稅,將指示美國海關官員開始對來自越南的膠合板收取保證金。
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ITC)在2017年12月認定,進口自中國的硬木膠合板對美國生產商構成損害,對這類產品實施五年進口關稅。美方數據顯示,針對中國產品的進口關稅生效后,2018年美國的硬木膠合板進口金額從上一年的2,800萬美元大增至2.38億美元,之后在2019年翻倍至4.68億美元。中國產品進口則逐年下降,2017年為11.2億美元、2018年為1.43億美元、2019年為6,600萬美元。美國商務部已對進口自中國的硬木膠合板課征反傾銷稅183.6%、反補貼稅最高194.9%,認定這些產品獲得補貼并在美國傾銷。
當然了,也不僅僅是因為原材料來自中國,美國對越南的不滿來源已久,因為近年來越南與美國的進出口盈余不斷飆升。
越南如今正面臨美國的調查,這意味著其此前的努力或許已付諸東流。在今年前4個月的出口商品市場上,美國是越南出口的最大市場,出口額達203億美元,同比增長13.4%;然而,近年來美國已多次對越南與美國之間不斷飆升的進出口盈余感到不滿。
另一方面,面對可能遭美收費的壓力,越南則開始頻繁對中國商品采取收費措施。
今年4月越南又宣布將對來自中國、印度、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鄧4國的紡織原材料部分聚酯長纖維(又稱長絲紗線)發起調查,一旦調查結果符合越方預期,那么中國相關商品是否也將面臨被收費的命運?
越南在進出口原產地確認方面屢屢調整規則,此前,越南工業貿易部發布的“越南制造”(原產地)標準草案規定:
商品標簽上必須標示產地,某一貨品若純粹為越南產地或完全在越南生產,將可標示“越南制造”。
若商品經在越南最后加工階段制成,需滿足符合有關商品代碼(HS)轉換規定以及境內新增價值比率達30%以上等條件,才能標示“越南制造”。
越南海關總局海關管理監察局代局長歐英俊稱,原產地欺詐、偽造危機較高的商品有15類,其中值得注意的是紡織品成衣、皮革鞋業和手袋;電腦;電子產品和其零部件;家用電器和其零部件;鋁和鋁制品;鋼鐵和鋼鐵制品;木材和木制品。
越南最新一批13種預警產品如下:
越南工貿部近日向各省市人民委員會通報13種出口美國、歐盟和加拿大可能遭到貿易救濟措施和反避稅調查的預警商品名單。工貿部將預警級別分為4級。列入第4、3級的出口商品需要嚴密監控,對相關企業活動進行嚴格檢查;列入第2、1級的商品需要關注和持續跟蹤。
此次被越南工貿部列入預警第4級的是膠合板;
列入第3級的是人造石、鐵皮柜、橡膠床墊、電自行車、貨客車輪胎和耐腐蝕鋼等7種商品;
不銹鋼圈、熱軋鋼板、鑄鋼產品、合成纖維等4種被列入2級;
耐腐蝕鋼和絲帶為1級。
上述13種商品均為美國商務部對中國采取貿易救濟措施和反避稅調查的品種。自美啟動調查以來,中國對美出口上述商品金額大幅下降,而同類商品越南對美出口金額大幅上升。美國海關和邊境保護機關懷疑這些商品轉道越南向美國出口以規避雙反關稅,因此越南必須加強對相關出口企業的監控和檢查。
印度也發布政策將減少中國家具進口。再推66億美元吸引制造業
另外,為了扶持本地的制造業,印度也發布了政策,將減少中國家具進口。據印度時報報道,印度政府計劃開展一項高達160億至170億美元的投資項目,用于進一步發展國內制造業,提高各種消費商品的產品,其中包括家具、空調及其配件等。而除了投資生產外,印度政府還計劃采取大幅上調關稅的措施。
另外,外媒報道指印度將提供66億美元的財政激勵和配套設施,希望借此吸引更多的手機企業和產業鏈進入印度設廠,以推動印度成為全球手機制造中心。目前中國是全球最大的手機制造國,印度此舉無疑代表著它希望與中國制造競爭。
印度已發展成為全球第二大手機市場,每年銷售的手機超過3億部,并且也是全球大市場當中增速最快的市場,為了充分利用這一優勢,此前印度已采取多種舉措吸引手機企業進入印度設廠,例如對于在印度制造的手機提供稅收優惠,而對于進口的手機則采取較高的稅收政策。
然中國制造業依然有巨大的優勢,中國的手機產業鏈相當完善,依然有較強的競爭優勢。相比之下,今年疫情期間凸顯出了印度的制造產業鏈不完善的問題;此次印度推出66億美元的優惠政策,似乎正是為了進一步完善印度本土的手機產業鏈,借此進一步增強印度手機制造的實力,值得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