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貿出口需警惕!美國、印度、俄羅斯、巴西等全球多國收款風險飆升!
5月出口報損案件、金額增長2倍
根據廈門信保最新承保數據顯示,5月短期出口信用保險報損案件數同比增長196%,案件金額同比增長255%。
4、5月份通常是出口報損較少的時期。因為往常來說,既不是季節更替時期,也沒有重大節假日,一般這段時間市場銷售較為穩定。
收匯風險大增,簡單來講就是國外東西不好賣了,買家付不了款了。
異常高企的報損,折射出當前國外市場的萎靡和依然嚴峻的新冠疫情防控形勢。相比前一階段,出口信用風險出現了一些新情況。
美國出險率超過全球平均水平
美國是中國第一大出口市場,疫情對美國市場的影響不必多說。截至目前,全球累計確診病例已超663萬例,作為確診數最多的美國,累計確診病例已超187萬例。
此外,近日美國明尼阿波利斯警察暴力執法導致非洲裔男子弗洛伊德身亡事件引發的抗議活動在各地不斷持續,聲勢愈演愈烈,已經嚴重影響到了日常的生產商業活動。
根據廈門信保承保數據顯示,美國業務的出險率已經超過全球平均出險率,達到平均水平的1.1倍。受多重因素影響,美國業務后續風險不容樂觀。
印度報損案件增長超7倍
印度則是中國出口第一大新興市場,根據廈門信保承保數據顯示,今年的案件數同比增長超過7倍,出險率超過6%。6月1日,國際評級機構穆迪發布了最新一期的主權信用等級評定報告。
這份報告中,穆迪將印度主權信用評級由Baa2降至Baa3,前景為“負面”,這意味著在下一期印度的評級很有可能將進一步下降。要知道,在穆迪的等級系統中,Baa3已經是投資級別的最低等級,如果繼續下調,便是垃圾級。
穆迪在報告中表示,負面前景反映出經濟和金融體系壓力加大帶來的巨大下行風險。在疫情爆發之前,印度的經濟增長和信用狀況已經出現了明顯惡化,疫情爆發之后,將會進一步打擊,有可能使得該國出現四十多年以來首次經濟萎縮和赤字井噴的雙重困境,這些威脅將會導致財政實力遭受更嚴重和更長時間的侵蝕。
至此,國際三大評級機構已經全部將印度主權信用等級下降到最低等級,因為另外兩家——惠譽和標準普爾在上一期的報告中,已經給了印度BBB-的評估。
巴西、俄羅斯等新興市場債務違約風險擴大
顯然,疫情對新興市場的沖擊更大,巴西、俄羅斯、土耳其、智利、墨西哥、沙特等主要新興市場同樣需要高度關注。
巴西確診病例總數仍居全球第二位,僅次于美國;而死亡病例已超過意大利,成為全球致死人數第三多的國家,排在美國和英國之后。
據俄羅斯新冠病毒防疫官網4日公布的最新數據,過去24小時,俄羅斯新增8831例新冠肺炎確診病例,累計確診441108例,累計死亡病例5384例。土耳其衛生部網站更新的數據顯示,4日當天進行了54234次新冠病毒檢測,其中988人檢測結果呈陽性。至此,土耳其累計確診167410例。當天新增21例死亡病例,累計死亡4630例。
此外,中金指出,疫情較嚴重的土耳其、巴西、俄羅斯、印度、墨西哥及印尼等國家,經濟體量相對較大;相應地,全球投資者對其風險敞口也較大。一旦這一情形發生,全球金融機構健康、乃至金融體系穩定性均可能受沖擊。
零售業沖擊最大,國際大買家頻頻破產
零售行業無疑是受疫情影響最大的行業之一,出險集中,破產潮不斷。直接原因是受疫情沖擊,根本上是“去中間化”貿易趨勢下的優勝劣汰,不少零售買家早已風雨飄渺多時。
此前,已經發生一波國際大買家破產潮,例如:美國前第一夫人鐘愛品牌J.Crew,老牌奢侈品百貨公司Neiman Marcus,知名百貨連鎖品牌J.C.Penney,英國著名百貨連鎖公司Debenhams,日本服裝巨頭RENOWN等等都宣布申請破產。
不僅如此,在“去中間化”趨勢下,中間貿易商的日子普遍不好過,香港、新加坡、巴拿馬、阿聯酋等地大量中間商買家受到較為嚴重的沖擊。
5月12日,香港服裝供應鏈巨頭利豐集團舉行特別股東大會,通過了私有化方案,其背景是業績在過去幾年加速下滑,市值自2011年以來暴跌超過90%,原因正是受到快時尚模式的崛起和電商的高速發展的沖擊。
5月出現新的海外訂單取消潮
外貿企業在此次疫情中幾乎打滿了全場。
據了解,受疫情影響義烏一些公司3月份就沒了外貿訂單,之前商談好的外貿單,七八成推遲或終止。
而另一家主要生產化妝用具以及口腔清潔用具的深圳一家公司,2月底3月初受到歐美疫情影響,生產的50%的訂單暫停,工人面臨放假狀態。
受海外需求萎縮、國際物流受阻和供應鏈受限等影響,大部分的外貿企業都面臨巨大壓力,約8成外貿企業的訂單存量無法維持3個月以上。
5月還出現了新的定單取消潮,和3月底4月初那波不同的是,從服裝、鞋靴等戶外用品類行業,擴散到一般性的行業。
究其原因,一些對疫情形勢較樂觀的國外買家,按正常需求下單,但疫情發展超出預期,以及受經濟衰退、失業率提高、債務增加等因素影響,需求端逐步發生實質性變化。
風險傳遞出現由小到大,從外到內趨勢
市場端影響的沖擊,正逐步從中小買家擴展到大型買家。廈門信保承保數據顯示,越來越多的大型買家出現風險,如某買家集團僅在廈門地區就涉及10來家出口企業報損,合計報損數百萬美元。
海外收匯風險,也開始在國內企業間傳導。一些國內企業以出口為主,因遭遇海外收匯風險,對自身經營形成較大壓力,進而對國內供應鏈上游企業形成拖欠。
當前風險還有一個重要關注點,3月中旬—4月,出口企業與國外買家達成了大量變更支付條件的協議,這些業務將在6月份大規模到期。
當前,國際經貿不確定因素眾多,不確定性就是風險。控制風險,應繼續成為當前開展國際經貿活動的主題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