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設備精細化管理,你需要知道這些……
- 在國家開始著手于實施向工業4.0邁進的同時,傳統的制造企業正經歷著一種巨大的考驗。我國大型企業的設備正向著正規化,大型化,集約化發展,這就給我們的設備管理人員帶來了更高的要求,怎樣才能跟得上時代的發展,跟得上企業設備的精細化管理的要求,這是擺在我們設備管理工作者面前亟待解決的主要問題。
企業設備管理工作以做好常規設備管理為議題,繼承傳統管理經驗,不斷創新的管理實踐,在健全設備管理體系的基礎上,有效融入了計劃管理、設備全面集中預算管理、設備狀態監測管理、設備技術管理等先進管理方式方法,也有效融入了設備管線防腐修復、設備節能降耗等先進技術和工藝,持續推動了設備管理科學健康發展,有利保障了基層設備良性發展。
1 設備現場管理的一般特點和問題
現場管理的特點:
1、技術性要求強,涉及范圍廣泛;
2、信息量大具有動態性;
3、易受管理基礎與技術因素影響;
4、易受管理體制與人為因素影響。
一般設備現場問題包括:
設備的利用和綜合效率低;
設備故障頻繁,現場混亂無序;
跑、冒、滴、漏等情況不能根治造成資源上的浪費;
工作人員精神狀態不佳,工作效率低;
企業沒有明確的管理理念等;
2 企業精細化管理措施
1、設備管理與生產相結合要根據生產任務、設備修理工作的難度,確定重點設備;對重點設備實行維護、修理、備件供應、改造、更新五優先;根據生產變化情況,隨時調整設備運行參數,以保證設備滿足生產需要和最佳工況運行。
2、設備管理與現場工藝相結合設備和工藝在生產中發揮重要作用,兩者密切結合,互成一體。設備配置、技術改造必須從現場實際出發,充分考慮設備使用的工藝要求和使用條件,做到設備與工藝流程相匹配。
3、基層設備管理與崗位培訓相結合設備管理必然具有很強的技術性。首先,設備管理包含了機械、電子、潤滑、傳動等許多方面的科學技術知識,缺乏這些知識無法合理地使用設備、管理設備。其次,正確地使用、維修電器設備,還需要掌握狀態監測和診斷技術、機械設計與制造、等專業知識。因此,基層設備管理需要工程技術作為基礎,不懂理論就無法聯系實際分析、解釋設備故障表面現象中隱藏的實質原因,不懂技術就無法結合實際提出設備技術改造和更新。同樣作為設備操作人員,必須對所用設備要做到“四懂三會”即四懂為懂結構、懂原理、懂性能、懂用途;三會為會操作、會維護保養、會排除故障。因此,加強設備崗位培訓與學習,不斷提高設備管理人員和操作人員的理論水平和技術素質是抓好基層設備管理工作的關鍵。
4.設備維護與計劃檢修相結合生產實踐證明,設備管理工作應執行以“維修為主,檢修為輔”的原則。沒有正確的維護保養,就不可能有周到的計劃檢修。設備的維護保養和計劃檢修之間常會出現一些矛盾。如果計劃檢修只是搶進度,忽視檢修質量而遺留下設備隱患,就會加大維護保養的工作量。反之,如果維護保養不精心,發現問題不及時處理,操作人員不嚴格執行規章制度,就不僅會帶來“小洞不補,大洞吃苦”的后果。為了避免突發故障影響企業生產,設備管理必須具備應付突發故障、承擔意外突擊任務的應變能力。這就要求基層設備管理中信息渠道暢通,設備配件儲備充分,維修技術力量能夠隨時為現場提供維修服務。
總之,企業設備現場管理系統工程相對復雜,不僅涉及到企業的工藝與設備配置層面,而且涉及到企業的整體組織架構、管理思想、管理要求層面;不僅涉及到設備技術管理,而且涉及到設備工作管理;不僅與設備要素本身有關,而且與生產、供應等其他要素有關。設備現場管理要以專業標準化、人本長效化為目標,使現場管理由無序向有序管理轉變,實現突擊性管理向常規化管理轉變、粗放型向精細化管理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