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國放: 走在時間前面的縫紉機零配件制造商
寧波鄞工 包國放
1958年出生的包國放,在正式開啟生產縫紉機軸類零配件的人生前,在崇明農場呆了5年,然后又在寶鋼集團下屬的冶金設計院做了6年打字員。1987年包國放剛來寧波的時候,鄞州縫紉機廠的性質是集體企業,且處于虧損狀態。1989年企業轉制的時候,鄞州縫紉機廠是寧波第一批工廠轉制的單位,同時這一年,包國放成為企業法人。企業轉制的1989年,也是他正式接手鄞州縫紉機廠的第一年,產值150萬元,卻虧損了600萬元。盡管如此,他并沒有氣餒,扭虧為盈只花了三年時間。接手這個企業,包國放馬上就與上海江灣縫紉機廠進行聯營。第一年聯營,江灣縫紉機廠就給他提供了超精磨、深孔機等生產設備。第一年產值是150多萬元、第二年產值是300多萬元、第三年產值是1000多萬元,并且把上工、江灣、華南的縫紉機軸類零配件業務全部接手,1991年正式轉虧為盈。后來,每年的增幅都保持在百分之二三十左右。第五年,包國放和日本重機、兄弟展開合作,成為他們的縫紉機軸類零配件供應商。
“原來的鄞州縫紉機廠設備落后,聯營后的鄞工,經設備改造及江灣提供的超精度和上軸深孔設備,和重機、兄弟的技術指導,在寧波地區是生產縫紉機軸類零配件的專業公司,后來經過逐步發展,鄞工遠遠地超過同行。做任何事都是很辛苦的,不是你一朝一夕就能做成功的,需要一定的前瞻性。”包國放謙虛地說道。
寧波鄞工縫紉機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鄞工)自1979年建廠以來,已有41年的發展歷史。“我每年年初都會制訂一個三年規劃,參照這個目標,到了年底就看看有沒有全部完成。同時總結廠里還缺少的生產設備,還需要更新的生產設備,如果上一年目標沒有完成,就檢查是什么原因導致的。”包國放坦誠地說道。
包國放說:“它能提醒我這一步是不是走彎了、這一步是不是進步了、這一步是不是還沒達到目標。” 他的辦公室墻上有一個全方位的工廠生產監控顯示屏,不去車間的時候,抬頭就能掌握工廠動態。大屏幕里的生產車間整整齊齊,工人們有序地進行每一項工作。本刊記者問及每天播放最多的畫面是什么?他回答:“最后一道檢驗工序。因為現在廠里的所有軸類品質全部是靠機器保障,不是靠人工保障,所以機器生產出來的產品,百分之九十五是可以保障質量的。最后一道工序是檢驗、清洗、包裝,如果看到它在正常運作,那說明產品質量沒有什么問題。”他回答小編提問的時候,又看了一眼大屏幕。
現在的縫紉機軸類零配件市場,鄞工的占有率相對較高,國內品牌里的杰克、順發、美機、川田、大森、佳島、富山等,國外品牌里的重機、兄弟、田島等,均在使用鄞工軸類產品。產品品質有保證,銷售服務有保證,并且能滿足客戶的所有軸類產品種類要求,前、中、后期都匹配了全面完善的服務。
目前,鄞工的主要投入是在生產設備的更新和自動化設備改造上,公司申報了10項零部件生產設備改造技術專利,已被全部受理,其中1項為發明專利。近3年,鄞工每年的設備投入均超過 600萬元,不僅從臺灣引進了一批自動加工設備和機械手等自動化、智能化機器,更重要的是對設備進行自動化改造,因此在勞動力降低的情況下,生產效率繼續保持提高。
包國放說公司產值約1000萬元的時候,工人有約500人,現在產值約6000萬元,工人卻只有 136人。他考察了行業內生產縫紉機軸類零配件的設備廠,總體比較下來,他認為鄞工的生產設備仍需更先進,生產規模也需更擴大。他說 :“三五年之內,鄞工是不會被同行超越的,三五年后如果我還沒有進行自我提升,把后面的規劃做好,也有可能被超越。我現在就針對這個,做第二個規劃,正在思考把新平臺建立在哪里。”他思考的新平臺是指 2019年剛注冊的新鄞工縫紉機科技(寧波)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新鄞工)。“我現在做的事情,全部是為了三五年以后的新鄞工,要把新鄞工這個科技型企業培養出來。”包國放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