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青春,縫機行業的年輕人
- 為青春高歌
五月春風意暖,五月青春盎然,在這個花海流溢飄香的季節里,五四青年節又悄然而至。
青春,是人生中最美的一部分,也是語言中最動人的詞語之一;青年,是國家的未來和民族的希望,是社會最有朝氣,最富有生命力的群體;年輕人,更承載著縫制機械行業未來。
從本月開始,我們會陸續關注行業中這些“新興勢力”,他們或是科技中堅,或是企業管理的新生力量,關注他們的成長軌跡與取得的點滴成績,寄希望行業的未來。
讓我們致敬青春!
17 年的青春獻給你
杰克縫紉機股份有限公司 祝書偉
祝書偉,現任杰克縫紉機股份有限公司預研部副總監,目前主要負責公司新材料研究與開發、新技術創新與研究、新機構優化設計、并負責研發中心實驗室的基礎研究工作。對縫紉機的振動、噪音、線跡、線張力等研究、機構動力學、運動學研究和CA E優化設計工作等有著豐富的實戰經驗。他2003年畢業,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專業,目前是中國人民大學在職研究生,主攻項目管理專業。他對自己的評價:性格活潑開朗,平時喜歡打羽毛球和看書,最大的愿望是設計出屬于自己痕跡的產品。
2009年3月,祝書偉加入了杰克,從此一頭扎根于縫紉機設計研發,從一名普通技術員一步一個腳印,逐漸成為管理重大質量攻關項目、重大預研技術項目,噪音振動等基礎研究的“專家”。工作17年,經歷了杰克公司各新產品的層層迭代,技術改進的每個階段。
在他的參與與主持下,主要開發了有油直驅平縫機、JK-8558-68和JK-8558-58開袋機、無油直驅上下復合送料厚料機、A4有油電腦車、無油直驅高速平縫機等等。其中,A4有油直驅電腦車開發獲得極大成功,年產量達到近120萬臺;新型差動結構包縫機中的差動機構優化設計,獲得"浙江省工業新產品"稱號。此外,在實驗室搭建方面,負責引進和升級各項實驗室設備并進行全面調試工作,積極探索各類新材料在行業中的應用,實現自潤滑的粉末含油軸承應用和粉末注射成型技術探索以及應用。
多年來,他始終專注于技術研發與分析應用,隨著杰克公司的發展壯大,也取得了更多的榮譽。他獲得浙江省民營企業先進科技工作者稱號;杰克公司專利典型人物稱號;降本能手人物稱號;獲得授權專利78項,其中授權發明專利28項;發表科技論文10余篇。在知識產權方面,已經獲得授權發明專利31項;實用型新專利68項;企業標準起草兩項;國內外科技型刊物共發表論文、論著8篇。
2018年,祝書偉入選中縫協組織的“第二期行業青年科技人才培養計劃”。通過2年5場次的培訓學習,他自我感覺充實了更多的縫紉機理論知識,開闊了視野!在老師專家的授課中,更加系統地學習重溫專業知識,運用學到的知識更好的去指導實踐。他自己感覺到,從理論學習到行業內專家們案例分享,通過實地考察參觀,行業實踐的東西很多,并將這些所學的知識帶到了研發工作的一線中,用學到的技術支持公司的發展,同時進一步成就自己。
春節后,疫情突如其來,在公司的統一安排下,祝書偉與杰克同事們共同投入到了抗疫生產之中。在復工復產的工作中,在面臨嚴峻挑戰的形勢下,他一如既往地努力做好本職工作。用他的話說,是杰克公司給了他發展的空間與平臺,是縫制機械行業給了他踏實前行的動力,因此,一旦明確自己未來所要走的道路,就要只為理想拼搏,為行業而努奉獻。未來。他將與杰克公司一起,肩負使命,堅持科技創新,不斷突破,用下一個17年的青春為行業發展助力。
醉心縫機,不負韶華
北京大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羅陸魁
2006年7月,羅陸魁進入北京大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從此開啟了自己的縫機拼搏之路,自基層做起,羅陸魁經過市場部技術支持、縫紉機事業部特種工業縫紉機電控系統開發等多多個工種。期間成績斐然,先后負責并參與開發了SC500平頭鎖眼機、SC511圓頭鎖眼機、SC300曲折縫、SC2XX套結機、SC44X模板機等特種縫紉機控制系統。所負責開發的電控系統均已配套在相關縫紉機上實現了批量生產,工作期間多次榮獲公司優秀員工、優秀團隊,并榮獲“北京一輕集團十佳杰出青年”稱號。
對于行業,羅陸魁有著自己的看法和認知。縫紉機行業看似比較偏門,但實際上跟人民群眾的生活息息相關,從穿的衣服到使用的箱包、穿的鞋等等,都需要用到縫紉機,不同的加工工藝需要相應配套的機器,應該說縫紉機家族還是比較龐大的。“中國是最大的服裝生產加工國,但十年前,大多數縫紉機特別是特種縫紉機均是由德國、日本等國生產并出口到我國,”羅陸魁說,對于從事縫機行業,自己是有著一種使命感的。“依賴進口,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控制系統不能實現國產化,近些年控制系統快速突破各項技術,有了成熟穩定的產品,推動了縫紉機的國產化。控制系統作為縫紉機的核心部件,直接決定了縫紉機的品質,縫紉機對控制系統的控制精度、性能要求也是比較高的,要真正做好縫紉機控制系統,需要應用到大量的控制技術,也需要經驗的積累,更需要有精益求精的態度和執著。”
經過數十年的發展,尤其是在近十年來,中國縫制機械行業取得了長足進步,逐漸走向了引領全球技術發展的前列。羅陸魁認為,未來由中國縫企引領的時代即將到來,自己所從事的縫機電控產業將大有可為。“縫紉機已基本完成了從機械化到電氣化的升級,轉向自動化、智能化方向發展,這對控制系統又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實現自動送料、自動縫制、自動收料等,在效率提升的同時實現去人工化,此外,隨著網絡技術的發展,電控系統也要實現對機器的遠程監控、數據的遠程傳輸、遠程維護等。這是新的機遇也是新的挑戰,還需要繼續努力,開發出適合市場需求的電控系統。”
百煉成金,無畏挑戰
浙江中捷縫紉科技有限公司 陳海發
縫紉機原理、平縫機、曲折縫、模板機,花樣機、套結機,這是陳海發進入中捷以來,不斷磨礪,不斷進取的從業經歷,14年來,無畏挑戰終得百煉成金。
2006年3月,從杭州職業技術學院模具制造與設計專業畢業后,陳海發回到家鄉浙江玉環,進入中捷公司。初出茅廬,陳海發選擇了從初步了解縫紉機原理入手,逐步邁向縫機行業。隨后,他進入中捷縫紉機實驗室從事縫紉機機械原理及結構研究工作。在在此期間開發了二十七項實驗項目工作,并為普通平車開發提供了有效的基礎原理數據。
“在實驗室這幾年的工作經驗,為后續設計開發工作打下堅實的理論基礎。”學以致用的不斷突破,讓陳海發在縫機行業越來越如魚得水。2011年6月,他受命投入高速電子曲折縫縫紉機、高速機械曲折縫、中速曲折縫的開發設計工作,利用所學知識來優化機型結構和電控開發工作。在此期間將所學理論知識和自身不斷積累的實踐經驗應用到實際設計中來,驗證結構的有效性跟實用性。陳海發和同事一起,參加了公司作為主草單位的曲折縫縫紉機行業標準編寫,研究并發表了《縫紉機送料機構牽引力的測量》論文,并獲得1項發明專利和3項實用新型專利。
個人的成長,在企業的平臺得到放大,提升業務能力更是一步一個腳印的獲得實質性提升。2015年6月,陳海發開始投入模板機項目開發設計工作。期間,隨著市場對模板機認可度持續擴大,對設備性能的需求也隨之不斷升級。陳海發與同事一到,從第二代模板機入手,通過熟悉掌握機器基本性能及結構特性,投身到第三代、第四代、第五代模板機不同行程結構樣機的開發工作,實現了模板機在旋轉切刀、激光切刀、直線切刀、自動換梭等輔助功能及模板機自動送卸料裝置層面的質的飛躍。在此期間,團隊主草了模板機行業標準,獲得已授權16項實用新型專利和2項外觀專利。
2016年8月至今,陳海發逐漸走向領導崗位,帶領團隊,先后負責模板機、曲折縫、花樣機、套結機等機型的開發工作,并渠道一系列成績,其中,模板機項目被中國輕工業聯合會評為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
“多年以來自己對科技工作勤于刻苦鉆研,取得了一些成績,給公司的科技進步,經濟發展,作出了一定的努力和貢獻,得到了公司和員工的贊同,在專業理論上有更大幅度的提高。”面對成績,陳海發并未滿足。“社會在日新月異的進步,科技在不斷發展,如果沒有認真的學習,刻苦地鉆研,就會落伍,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我需要不斷充實自己,總結經驗教訓,積極探索技術開發工作的基本規律,使專業技術和理論不斷創新,為行業的發展及社會的發展做出自己應有的一份貢獻。”